A股市場是否要放開“T+0”的問題備受關注
對于A股市場來說,基本離不開“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狀。經歷了前期轟轟烈烈的“去杠桿化”過程之后,市場正逐步從前期過度恐慌的陰影中走出來,而市場的信心恢復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對此,雖然未來放開“T+0”會是一種大趨勢,但短期內放開“T+0”的可能性并不大。
對于放開“T+0”這個話題,實際上早已討論多時。自1995年滬深兩市A股和基金交易更改為“T+1”的交易模式之后,就一直沿用至今,沿用時間長達20年!
事實上,對于全球主流的股票市場而言,其實基本采用“T+0”的交易制度,但具體的結算方式卻有所不同。不過,對于A股市場來說,隨著近年來不少創新型交易品種的上市,市場的交易制度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且在不同市場間實行差別化的交易制度模式。其中,對于A股的股票市場,其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而期貨市場則實行“T+0”的交易制度。
其中,“互聯互通”當屬最近兩年間我們談得最多的話題。不出意料,2016年深港通有望逐步推出,并進一步強化兩地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模式。
然而,在兩地市場實現“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市場的交易制度也急需得到深入地改革。否則,在兩地市場交易制度出現明顯差異化的大環境下,實際上也不利于兩地市場資金的雙向流動。
再者,“熔斷機制”推出亦將會是一個預期。但是,在熔斷機制模式之下,若市場遭遇非理性的下跌行情,實際上也對普通散戶的切身利益構成一定的傷害。至此,在熔斷機制落地之際,確實需要填補普通散戶的交易糾錯漏洞,給予他們一些交易糾錯的機會,以降低其交易虧損的風險。
此外,最為關鍵的是,在現行的市場交易模式之下,股票市場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而期貨市場實行的是“T+0”交易制度,由此容易引發市場出現期現交易制度不對稱的現象,從而加劇了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散戶之間的矛盾性。與此同時,恢復“T+0”交易制度亦可提升市場的流動性需求,激活市場存量資金利用率,激發市場的投資熱情等。
不過,雖說如此,但我們仍需要考慮到一個致命性的因素,即A股市場的特殊市場環境。
不可否認,在A股市場中,基本是以散戶作為主導。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卻未能得到充分地提升,這也被市場認為是A股投機性過強的真實寫照,同時亦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風險。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雖然中國散戶的投機意識較濃,換股頻率過快,但其投機性卻遠不如國內的部分機構資金。
顯然,對于這些機構資金而言,他們擁有著天然的優勢,結合市場整體的違規成本不高,容易加劇他們的投機行為。至此,正如部分人士所言,在A股市場中,機構炒股都像散戶。
至此,若市場規則秩序以及違規成本不能夠得到本質上的修正,則還是不能從根本上穩定市場的人心,而股市也就無法得到健康持久地發展。
在現階段,經歷了前期市場多輪的“去杠桿化”過程之后,市場潛在的風險已經得到了較好地釋放。與此同時,通過前期的嚴厲打擊,市場的一些高度投機行為也已基本得到了壓制,而市場正已逐步實現理性回歸。
對此,在股災風波爆發后不久的時間內,管理層已經深刻意識到A股的高度投機性,而此時放開“T+0”交易制度,似乎也不符合當前管理層對市場的真實需求。與此同時,鑒于前期股災風波的深刻影響,短期內管理層也不敢隨意放開“T+0”交易制度,因為誰也不愿意為此承擔太多的問責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