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為什么那么高杠桿,那么資本市場發展目標是什么呢?應當建成為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場,為中國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出重要貢獻,成為更加開放和國際競爭力的市場,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一,繼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十三五”規劃2020年要實現國民經濟在2010年基礎上再翻一番,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必須有強大的資本市場作支撐。目前我國仍然以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并沒有真正發揮出調配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的作用,可以說25年了,沒發揮,基本上沒發揮,我們講的都是二級市場多少點,那并不是我們資本市場的本質。
這里有一個表,2002年至今的社會融資規模年度的數據及結構,大家先看2002年我們社會融資才20112億,那年我們的股票發行是628億,債券主要是企業債券我們是300多億,但是那年的銀行貸款是多少呢?18000億。到了2014年,我們的社會融資規模已經達到16萬億,但是銀行融資,不算其他貸款,97813億。那我們看2014年發了多少股票,4350億,占貸款多少,它是九萬多億,我們看它的比重,2002年到現在我們倒是有所進步,占我們銀行貸款占了整個融資規模的91.9%,其他的形式的,包括股票債券,我們占多少,不到10%,我們那年是2002年我們股票占整個融資3.1%,企業債券1.8,2014年我們下降了,直接銀行貸款占了整個的是59.6%,應該說這個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其他的貸款,信托貸款,外匯貸款,但是債券和股票,債券是14.5,而股票占了當年融資額的2.7%,那么也就說到今天為止還主要是各種貸款來解決中國的問題。那么這種貸款我們基本是發貨幣,最近幾年我們貨幣幾乎每年增十萬億,我們的M2已經120萬億,世界第一,超過美聯儲,那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是靠這個發貨幣來進行解決的。
而我們的效率越來越低,在2002年,我們大概產出1元GDP需要五毛五分錢,現在產出1元GDP需要兩塊錢,這樣能發展中國經濟嗎?靠增量,這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而且更多的發展股票,股權來融資,但是債券也可以,企業債券也是社會存量不是新增貨幣量,所以中國還得發展股票市場。那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現在的新三板,必須發展;還有發展其他股權市場,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股權眾籌等;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靠什么,靠股權眾籌,網絡股權眾籌,它是股權,它不是債券,我們要發展股權經濟;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發展公司債券、企業債券,重點發展資產證券化,實際上有實物保證的叫資產證券化這塊;另外規范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我剛才也說了這些衍生品還是要發展的,但是這種衍生品絕對不能脫離實體經濟專門為炒作而做,美國就出這事了,CDS、CDO,弄的全球金融危機,股指期貨也要控制發展,包括期權,都是創新,但是這種創新有非常大的問題。
第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逐步構建以市場為主的創新機制,實行證券發行注冊制,今后不要審批了,搞負面清單。另外必須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能做的事一定讓市場做,市場做不了政府幫著做,這就是政府搭臺市場唱戲,必須得這樣,所以市場化這是一個大方向。
第三,加強法制建設,不斷提高資本市場規范化程度,完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依法治市,嚴格執法,打擊違法犯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與其“救市”不如治市,當然中國法律不太健全,證券法還要健全,實際上我們現在法律已經很多了;第二執法不嚴,違法不糾,法不責眾,現在發行有些問題,還不像貪污腐化,違紀違法,現在都是交給法院,法院也不清是不是內幕交易,我們內幕交易官司最初的官司提交上海法院,上海法院不受理,說不知道,證監會拿出來才知道。中國執法上有三個法律責任,第一行政責任,就是罰款,這次是罰了同花順、恒生,還有帶頭大哥徐翔,都進行了罰款,其實還有民事賠償責任,嚴重的要負刑事責任,我們有許多配套東西還沒有解決。
第四,加快資本市場國際化步伐,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必須進一步國際化,才能使中國變成一個資本強國,使中國資本市場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說繼續發展QFII和QDII;現在發展滬港通、深港通;設立國際板市場;允許境外企業到境內融資;當然也鼓勵有條件企業到境外上市,鼓勵企業參與國際企業重組并購,收購戰略性企業或者資源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應當從資本利用國逐步變成資本輸出國,現在已經開始了,這樣才能使我們資本強國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
展望未來,隨著法制和監管體系的逐步完善,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效率的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中國資本市場將在未來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伴隨中國經濟的成長而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我們對中國資本市場應當有信心,當然還要有耐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