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排隊高調跑路 民間借貸風險高
一直以來,投資理財都是門技術活,沒有所謂的“閉著眼睛都能賺錢”的事,當投資者真的聽信“讒”言,閉上雙眼就敢掏腰包的時候,有可能就會遇到“金融騙局”。
金融騙局背后,往往隱藏了一個“野雞金融機構”,它們高調租用城市CBD中最為豪華的寫字樓,人人西裝革履,處處奢華體現,營造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景象。而旗下的金融產品,也是嚇人的高收益,仿佛“天上掉餡餅,并且正好砸到了你的頭上”。
事實上,外表光鮮的背后,有時是一場虛無,產品發行方往往沒有考慮如何從盈利角度運轉,只求在資金流角度運轉,負債端收益畸高,但資產端根本無法實現這個收益,或者壓根沒有資產端。
P2P可謂這兩年互聯網金融板塊中的“特色菜”,其特色之一在于波濤洶涌的跑路潮。起初,媒體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家跑路平臺,之后,隨著跑路數量的飆升,媒體實在關注不過來了,只能抓大放小。
據媒體報道,近日,寧波又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融信華創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生高管失聯事件,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據悉,這個老板跑路前,曾匯出1000多萬元債券和5000多萬元現金。目前公司出現擠兌,資金鏈已經斷裂,無法展開相關業務。
截至2015年9月30日,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的問題平臺共1302家(不含港澳臺地區),其中山東、廣東、浙江三地問題平臺均超過100家,合計達到643家,占全部問題平臺的49.39%。今年6~8月每個月出問題的平臺數量都在110家以上,平均超過122家,風險似有集中爆發的趨勢,不過9月份問題平臺數量驟減,僅為8月的一半左右,這是否說明網貸行業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健的運營期,值得繼續關注。
隨著監管政策的日趨完善以及整個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P2P已經進入洗牌期,所以,在投資P2P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務必選擇背景過硬的、資金實力雄厚的、產品收益適中的平臺,而那些動輒20%的年化收益率,還是敬而遠之吧。
四川匯通擔保事件即為民間借貸高兇險的典型案例之一,該公司利用旗下多個民間投資公司,曾以二分左右的月息從民間融資。
在民間借貸過程中,通常借貸雙方在約定利息時以幾分利來表示。比如,一分利就是月息1%、二分利就是月息2%。計算成年息,一分利就是年息12%,而二分利就是年息24%。一名民間高利貸經營者據記者表示,其放出的高利貸大多為三分利,即月息3%,年息則高達36%。
這兩天,民間借貸風險敞口急劇放大,糾紛增加,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今年的某金融產品博覽會上,本報記者誤撞到某外匯交易平臺的客戶宣講會,在博覽會的一角,圈出600多張座椅,座無虛席,還有好多人站在過道上,現場氣氛濃烈,臺上主持人幾乎每句話后面都帶一句“對不對?”“是不是?”現場投資人立即予以回應,高效互動。
事實上,幾乎在每個金融產品交易會、博覽會上,都會看到這些外匯交易平臺的身影,它們豪華布展、員工西裝筆挺,每個業務員看上去都熱情滿滿,而至于投資人最終虧了還是賺了,則是另外一回事。
外匯交易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實盤外匯買賣,即不可透支的可自由兌換外匯間的交易,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均開通了此項業務。
一種是外匯保證金(外匯按金)交易,即上述外匯交易平臺的業務類型,其具有杠桿交易性質,杠桿倍數通常放大到50倍、100倍,甚至更高。即使在發達的國際市場上,外匯保證金交易也被普遍認為投機性很強,屬于高風險產品。
盡管活躍在國內的部分外匯交易平臺在國際上屬于正規機構,但由于我國并未全面放開外匯交易,所以其一直處于灰色地帶。多年來,眾多的外匯經紀商以投資咨詢公司的名義在中國開設代表處等辦事機構,招攬客戶,國內各類監管機構一直在警示、整頓外匯保證金交易,但是,投資者依舊前仆后繼,關于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糾紛也不斷在各地法院上演。
據記者曾經報道總部位于塞浦路斯的某外匯交易商無法提現,一眾投資者心急如焚,在國內無處申冤維權,只能組團前往塞浦路斯,在一個語言不通、完全陌生的法制環境中,投資者的孤獨無助可想而知(參見2015年3月24日本報報道《“鐵匯贈金”套利案牽出炒匯灰色地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