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目前處于嚴重的“估值分裂”狀態
IPO重啟,取消了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疊加網上申購規模需要與市值相匹配的規定,此前沉寂的打新基金和可能要參與打新的低風險偏好的保險資金,都會進入對高股息率藍籌股的回補階段。
當前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不高,買一只銀行股所獲收益率或許比買銀行理財產品更靠譜些。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大多為銀行間市場、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這些產品風險很低,收益率也不高。要想獲得較高收益,還得靠權益市場。銀行股風險目前極低,從中國股市今年的波動來看,銀行股是最穩健的板塊。
截至11月11日,滬深兩市A股市盈率22.50倍,其中,滬深300指數市盈率13.41倍,上證綜指市盈率為16.29倍,上證50指數市盈率10.39倍。與國際股市各主要指數相比,上證50指數與全球股市估值最低的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相近,大藍籌聚集的上證50可謂處于“全球底”。
滬深300指數則與道指同屬于估值中區。創業板指市盈率高達94.17倍,中小板指市盈率62.44倍,堪稱“地球頂”。在“估值分裂”中,如何才能挖掘到真正的價值股呢?
截至11月11日,申萬一級銀行業市盈率僅6.13倍,非銀金融行業市盈率為16.38倍,比熊市后的2008年10月的估值還要低。A股市場已形成主板三大藍籌股指數和中小創指數兩大估值體系,三大藍籌股指數已與成熟市場接軌。伴隨IPO的重啟,市值配售新規也將對藍籌股形成利好,國企改革的推進更會令藍籌股價值凸顯。
作為長期的投資主題,國企改革概念股將反復走強。隨著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經濟戰略逐步落實;裝備制造業、核電、通信等戰略性行業進行強強聯合、同類合并的重組也將加快。
券商從基本面和政策面上都已熬過最艱難時期,目前行業估值與2014年11月底的估值水平相當,仍有較大反彈空間。未來證券行業的投資主題仍是創新發展和國際化投行。
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估值重回“地球頂部”,但那些契合當前經濟轉型的成長類題材股,仍深受市場關愛,炒作熱情甚至一浪高過一浪。有分析認為,成長股和藍籌股的估值體系是有區別的,微軟就是典型的案例。微軟于1986年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但并不影響微軟成為一只藍籌股。
如果以藍籌股的標準去衡量成長股,或以成長股的標準去衡量藍籌股,對市場的判斷就會出現偏差。成長股的估值體系比較復雜,但核心是行業和產品,最忌諱“遇股不淑”。當年誘發美股泡沫破滅的導火索安然公司,曾通過在資產負債表中隱藏負債來顯示利潤的穩定增長,從而實現股價的炒作,這是一個教訓。成長股最重要的估值教訓是“不怕買貴,就怕買錯”。
周四股指平開平走,各大板塊成交量萎縮。但是,以計算機軟件、電子信息、通信、教育傳媒等行業為代表的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領先反彈,并帶動大盤全面反彈。當日下午,創小板得到430億元資金的全面抄底,電子信息、計算機、新能源及材料、鋰電池、磁材等成長類概念板塊均排名資金凈流入前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