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期待從股市讓財富增值的夢想再次破滅
在鏘鏘三人行,聊中國股市,我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中國股市既不屬于經濟學范疇,也不屬于投資學的范疇。如果讓我劃分股市的范疇,我把中國股市劃入文學和藝術的范疇。”
這絕非對中國股市的不敬,而是20多年來中國股市最真實的寫照。以本輪戲劇性的股市為例,在實體經濟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從2014年初,開始了一輪令人瞠目結舌的暴漲,股指在1年多的時間里,從不到2000點一舉突破5000點的高點,漲幅超過150%,從全球表現最差逆襲為全球最靚麗的股市。然而,暴漲必然引發暴跌,從六月份到現在,中國股市又經歷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暴跌,股指一度跌破3000點,千股跌停成了股市的常態,很多上半年從股市收獲頗豐的股民血本無歸,一些融資融券玩杠桿的被強平,政府為了托市盡管采用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甚至不讓一些機構在4500以下賣股票,但市場的信心弱到了極致。同過去多少次的輪回一樣,股民期待從股市讓財富增值的夢想再次破滅。
然而,比暴漲暴跌更詭異的,是其背后更為詭異的邏輯。以本輪股市暴漲為例,在經濟基本面極其困難,上市公司盈利明顯下滑的情況下,所謂的牛市卻悄然啟動,其絕世的表現超乎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的想象,也很難用正常的經濟學邏輯解釋。為什么實體經濟很差股市卻逆勢飛揚?在本輪牛市啟動的過程中,筆者關注到很多解釋。有人將本輪牛市歸結于包括金融改革在內的“改革紅利”,也有人將之歸結于實體經濟下行下貨幣寬松的預期,更有人將之歸結于“國家意志”,強調做大做強牛市是一種“國家戰略”。而這種“國家牛市”的戰略更是得到了一系列的旁證:在本輪股指飆漲的過程中,每一次市場的調整,立即得到一些部門和國家媒體的力挺,一些金融部門的高層直言“股市繁榮可以反哺實體經濟”,一些國家級媒體言之鑿鑿,“4000點之后牛市才剛啟動”。
這種暗示、明示國家力挺市場的結果,便是資金大量進入股市,引發全民的瘋狂,甚至在危險迫在眉睫的時候,很多投資者仍然堅定認為,5000點不足懼,本輪市場行情如果不突破上一輪6124點就根本算不上牛市。即使在危險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投資者已經喪失了基本的理智,他們無視風險的提示,無視任何預警的指標,奮不顧身的殺進去。在暴漲的情況下,任何理性的思考都會被市場恥笑,但隨后的暴跌給了規律和理性一個公道。當3000多支股票都像《西游記》,個個都成精,不管有沒有翅膀,都高高飄揚在空中的時候,不由讓人想起20多年來每一次暴漲暴跌,投資者損失慘痛的歷史。在某些人好大喜功,某些媒體沒有節操,某些機構失去廉恥,大家集體行動一致的邏輯鼓吹“牛市”的時候,中國股市就淪為了名副其實的某些利益集團集體金融詐騙的場所。有些人忽悠,股市好了,對市場經濟也有支撐作用,筆者用所有的經濟邏輯也沒有想通這里面的道理:股指高了,是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就高了,還是虛假的繁榮讓實體經濟也好起來?很顯然,這是一種極其荒唐的自欺欺人的想法。
證監會主席助理被抓,中信證券高管大面積涉嫌內幕交易,投資者明白了,之前的救市措施之所以失效,原來是一個大老鼠召集一幫小老鼠開會研究如何保護糧倉。這是中國股市長期以來信心貧血的真正根源。事實上,筆者認為,即使中國宏觀經濟再差,在貨幣政策寬松的情況下,股市的表現,股市的信心不應該如此慘不忍睹。這背后的根本因素,仍然是中國股市“圈錢市”的本質以及監管層失去了市場的信任使然。眾所周知,中國資本市場20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近年的IPO規模屢屢全球第一,但并沒用相應的給普通投資者投桃報李,給予合理的投資回報,過高的市盈率,名存實亡的退市制度,愈演愈烈的內幕交易,以及沒用任何強制性的分紅制度,讓中國資本市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圈錢市,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虧損市。也就是說,中國資本市場運行20年來,投資者“信心貧血”的關鍵是股市在制度的定位上并沒有形成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給投資者以合理回報的體系,而是仍然圍繞為企業融資,為企業圈錢而存在。對于一個圈錢市,大家搏擊的都是短期收益,股市的暴漲暴跌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從現在來看,本輪牛市本質上就是在貨幣寬松預期下,通過資金杠桿推動的一次“杠桿牛”。杠桿成為股指暴漲的最重要力量,在場外配資、傘形信托等一系列所謂的金融創新的幌子下,泡沫瘋狂生長,然而失去理智的人們渾然不覺。而失去實體支撐的恐慌,以及管理層野蠻、粗暴的去杠桿的行為,讓這一切的努力都成空。如果說暴漲是一種國家意志,暴跌無疑也是國家之手直接干預的結果,在管理層去杠桿意圖明顯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管理層異想天開的認為,通過降杠桿,打斷狂奔的瘋牛的腿,讓股市進入所謂慢牛的通道。然而,我們的管理層太自信,太缺乏對市場的基本敬畏,其結果就是股市在信心崩盤之后的暴跌,盡管每天都有救市舉措出臺,然而,當救市的總指揮,證監會的主席助理被調查,作為國有企業的國內第一大券商中信證券的高管大面積涉嫌內幕交易,再次讓中國的散戶感受到這個市場“恐怖大片”的驚悚、跌宕和不知道多深的黑水。
當這個市場的很多參與者,都來圈錢,當這個市場的監管者來尋租,當這個市場的規則被漠視,當這個市場的大量的散戶的利益被踐踏,這個市場何來的投資者信心可言。如果一個資本市場不是將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將圈錢和融資放在第一位,這樣的資本市場注定是沒有未來的。當投資者的信心和幻想消耗殆盡,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本質認識到位,要想讓離場的投資者再次回到資本市場,將相當不容易。股市暴跌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20年來,股市的理念、定位、股市的監管不僅僅進步不大,而是在很多方面在退步。股市成了“反智”的游戲,投資者的希望和信心在經歷數次的蹂躪之后終于崩盤。
中國股市的最后一滴血,一定是中國股民訣別市場的眼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