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下降
匯豐銀行指出,2004年末,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為1.7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其儲備在10年來持續增加,這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同比下降1145億美元,至7.74萬億美元,這是1995年IMF開始統計該數據以來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首次出現年度下降。去年第二季度末,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達到了8.06萬億美元的頂峰。
分析人士指出,新興經濟體可能已經過了外儲高峰時期,其外匯儲備在接下來的數月還可能繼續減少。而外匯儲備下降可能影響新興經濟體持續購買美國和歐洲債務的能力。荷蘭國際集團統計的15個領先新興經濟體數據表明,今年1月和2月,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下降提速,共減少2997億美元。
新興市場從貿易順差、投資組合流入和直接投資中汲取的相當大一部分資本,回流至美國和歐洲的債務市場,為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驅動型增長提供了資金,但這一趨勢現在可能發生逆轉。
相關鏈接:
受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新興經濟體正在經歷近6年最大資本外流。
荷蘭國際集團(ING)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從最大的15個新興經濟體流出的資本總量高達3924億美元,這不比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好到哪里去。該集團稱,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新興市場三個季度資本外流量也才5459億美元。
該集團表示,美元走強導致新興市場貨幣疲軟,而且投資者預期美聯儲會加息。
IMF本周也表示,自1995年以來,新興市場手中的外匯儲備去年首次下降。
沒有穩定的資本流入,新興市場可能陷入償債困難的局面。
根據麥肯錫的研報,截至2013年底,新興市場的債務總量已達49萬億美元,其增量占到全球債務6年來增量的一半左右。
麥肯錫研報還顯示,中國債務量占GDP的比例在2007年至2013年間上升了8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的企業硬通貨債券規模上升。麥肯錫預計,該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2萬億美元,超過了1.6萬億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這些熱錢來自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他們受此前美國貨幣寬松的驅動,大批向新興市場轉移。
“美國正在改河易道”,法國巴黎銀行(BNP)的新興市場債券策略部負責人David Spegel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長期高成本融資會腐蝕發債人的信用。由于資本外流往往伴隨著債務違約,我們繼續相信新興市場還會面臨更多的困局。”
Spegel并非危言聳聽。隨著房地產價格不振,導致鐵礦石產業陷入危機,中國經濟增速隨之放緩。俄羅斯國內的投資人也在將盧布資產換成美元資產。而巴西上個月爆發游行,指責政府管理失當,導致國內通脹高企、財政危機。
這讓凱投宏觀將新興市場今年GDP增速從去年的4.5%下調至4%。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Frederic Neumann則注意到,長期存在的中國境內外利差套利的空間也在收窄。他表示,“盡管中國經常項目仍有順差,過去半年的資本流出量已經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萎縮。隨著人民幣估值越來越市場化,中國保持較大順差已經很難再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