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如何判斷人民幣強弱
“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易綱先生對媒體表示:他說:“美元近來是最強勢的貨幣,人民幣緊隨其后。”,甚至有人干脆將此話解讀為“人民幣是僅次于美元的強勢貨幣”。我認為,這樣提法既不科學,也不準確。我想,易綱所表達的僅僅是匯率走勢的強弱,而絕非貨幣的強弱。如果我們重要的金融主管僅僅以匯率走勢判斷貨幣強弱,那實在讓人汗顏,令世界恥笑。
什么是強勢貨幣?我認為,核心在于貨幣的計價權和結算權,而不僅僅是世界各國政府對該貨幣的認同度。美元的強勢表現在:第一,為國際大宗商品計價。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計價權,所以美國的貨幣政策就可以左右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低,從而影響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第二,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結算。目前為止,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所用貨幣60%以上是美元,這導致非美貨幣國家“必須”儲備美元,連歐洲、日本這樣的所謂的“國際硬通貨”國家也不例外,從而為美國帶來大量“鑄幣稅”收益。
那人民幣是不是比歐元、日元強勢?我們看到,個別中東國家的石油報價和結算已經開始部分地接受歐元和日元,是不是同樣接受人民幣?沒有。再從國際儲備看,IMF公布去年三季度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在全世界各國央行的儲備當中占比23%,日元和英鎊各占4%,但那個國家的央行儲備人民幣?目前剛有一兩個小小的非洲國家的央行試圖將人民幣列入外匯儲備,而且還有巨大阻力。再從國際貿易結算看,盡管對華貿易過程中,人民幣使用數量在快速增加,但人民幣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占比,根本排不上個兒,聊勝于無。
更重要的是系統性的貨幣戰略,中國不用說跟美國抗衡,就是跟歐、日、英相比更是相去甚遠。基于上述,我不明白,人民幣是僅次于美國的強勢貨幣——此話從何談起?
我不是貶低人民幣,更無意去貶低人民幣。關鍵問題在于,我們有沒有必要盲目自大,有沒有必要向世界傳達錯誤的信息?我認為,所謂人民幣國際化剛剛起步,不用說距離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老牌強勢貨幣有多遠的距離,就是與澳元、加元、瑞士法郎等不事張揚的貨幣相比,我們的差距也非常巨大,甚至不及巴西雷亞爾。因為,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都是自然資源十分充沛的國家,其他國家儲備這樣的貨幣至少可以去購買大宗自然資源。我的問題是:其他國家拿了人民幣來中國買什么?
我們一直都在說,中國的確已經成為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去看看貨幣歷史,那個強勢貨幣國家不是先要成為貿易強國?所以,我們中國既然不是貿易強國,又何來貨幣強國?我們首先要躋身于貿易強國之列,這恐怕才是正途,否則人民幣國際化無異于沙上之塔,早晚出事。
我們的官員太喜歡為自己所做的工作吹牛,但人民幣國際化這件事最好少吹牛,吹大了招狠。這不是誰個人的工作,而是國家戰略。既然是國家戰略,個人就少吹。而且,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是吹牛吹出來的,它需要堅實的綜合國力。
在我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對中國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意義不大。因為,我們賺不到“鑄幣稅”,我們拿不到計價權和結算權,而唯一的意義就是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實際上,這恰恰是美國等經濟對手樂意看到的結果。為什么我們的經濟政策總要按照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這對中國有利?我懷疑。因為,我在人類經濟歷史上從未看到過。
所以,我勸中國金融主管們,默默地工作,大力推動中國的資本形成,大力地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而不要浮躁地舍本求末,讓人民幣國際化來得更自然、更市場化一些。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德國人自始至終地堅持實業,而在整個金融危機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