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安倍經濟學走向何方?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各有弊端,今天的經濟形勢惡化是安倍經濟政策失敗的結果。第一支箭“大膽的金融政策”是導致個人消費劇降的主要因素。過多的資金流入市場導致日元匯率大跌,以食品和燃料為主的進口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但家庭收入增長幅度遠遠趕不上消費稅和物價的漲幅,導致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者不得不捂緊錢包,引發個人消費支出大幅下降。
第二支箭“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沒有起到提振經濟的應有效果。安倍內閣雖然追加了5.5萬億日元的補充預算刺激經濟,但由于建筑業勞動力不足以及建筑材料價格暴漲等原因,并沒有帶動相關行業的復蘇。被稱為“經濟成長戰略”的第三支箭,雖然強調要實施沒有禁區的結構改革,通過設立特區吸引資金、人才和企業,搞活地方經濟,但并沒有拿出具體的實施對策,完全是大而空,至今也沒有對實體經濟產生實質性的正面影響。
拖累全球復蘇進程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經濟衰退將對經貿關系密切的相關國家產生重要影響,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首先,日本金融政策失當以及經濟形勢惡化加速了日元匯率的下跌。日元貶值導致其他國家對日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并直接影響到對日商品出口,使以日本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國家造成很大影響。
近期日元大幅貶值已經引起了韓國有關方面的強烈不滿,認為日元貶值已對韓國出口企業造成了不利影響,并表示將在必要的時候采取有效措施維護市場穩定。國際金融專家擔心日元過度貶值將催化亞洲國家競相壓低幣值,引發一場新的貨幣戰爭。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衰退導致國內需求減少,影響日本從海外進口商品的數量,進而影響到貿易伙伴國的經濟活動。數據顯示,如果剔除石油等能源資源的進口額,日本在其他領域的進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人們擔心日本經濟一旦陷入長期衰退將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希望日本政府能夠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步入正常的復蘇軌道。
安倍經濟學到了盡頭?
安倍經濟學已經實踐了兩年,但除了東京股市日經股指獲得了不錯的漲幅、就業形勢有所改善以及出口主導型大企業利潤增加之外,不僅沒有取得其他值得稱贊的成果,反而留下了不少隱患。大膽的金融政策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普通百姓的負擔增加,生活質量下降。
“積極的財政政策”致使日本國家債務進一步增加,給后人遺留巨大債務負擔。在安倍上臺執政后的不到兩年中,政府債務已經從997萬億日元增加到9月底的1038萬億日元。
安倍經濟學擴大了貧富差距,減少了中產階層,占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的個人消費難以增長也在情理之中。安倍經濟學已進入死胡同。
經濟形勢的惡化迫使安倍決定推遲實施將消費稅從8%提高到10%的既定計劃。推遲加稅雖有利于擴大個人消費,使日本經濟獲取喘息的機會,但這必將危及日本政府大幅削減財政赤字的承諾,無法完成到2015財年將日本財政赤字占GDP比例恢復至2010財年的水平,并在2020財年實現財政盈余的目標。
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榊原定征18日發表聲明,要求日本政府制定經濟刺激措施,推動經濟進入良性循環,并清晰地規劃一條改善財政狀況的新途徑。
日本學者認為,安倍經濟學已經到了極限,除了不斷印錢引導通貨膨脹、稀釋政府債務之外,難有更大的作為,日本重建財政的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