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創業板反彈熱點散亂 持續性不強
從前期跟蹤的中觀數據來看,由于地產投資下行帶來的負面沖擊在不斷向龐大的地產產業鏈蔓延——水泥、鋼鐵、煤炭價格繼續下跌,接下來這些行業會進入淡季,環比趨勢會進一步惡化。此外,與地產投資密切相關的挖掘機銷量在5月份同比下滑31%,負增長幅度進一步擴大(4月份是-20%)。
但最近兩周也開始有一些正面的信號出現:一是5月份PMI數據的超預期回升,二是5月下旬發電量增速超預期(同比6.5%,環比3.5%)。這些信號的出現讓投資者產生了經濟已“企穩”的預期,并且在這種預期下,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也在近兩周取得了明顯反彈。根據調查,大部分投資者目前的想法是:今年并不奢望經濟能夠復蘇,但只要能夠在政策調節的力量下實現企穩走平,那么市場環境就會和去年一樣,轉型相關的成長股就會有持續的表現,市場將再次演繹結構性行情。
今年真的和去年一樣嗎?我們從基本面環境和市場特征兩個方面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1、從中觀的基本面環境來看,今年和去年的最大區別是地產產業鏈的景氣方向。這個問題的爭議和變數很大,因此我們不想過多糾纏于此問題,只需緊盯地產銷售數據。2013年的基本面是極為平穩的,GDP增速就在7.6%-7.7%之間窄幅波動,這種“存量經濟”格局使得投資者拋棄了沒有彈性空間的傳統行業,轉而去追逐代表轉型方向、長期有想象空間的成長股。而去年之所以經濟能夠維持平穩,是在于地產投資的強勢和制造業投資的弱勢相互抵消。但今年面臨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的同時下行,“存量經濟”可能會向下打破。
但我們發現,一旦和投資者討論到地產問題,爭議就會非常大。因為地產投資取決于銷售,而銷售趨勢又很難用常規的供需結構去分析(因為決定需求的是購房者的預期,這種預期的走向是非常難以掌控的)。現在來看,有人認為地產銷售近期就會企穩,有人認為是三季度,有人認為是年底,爭議非常大,卻難以馬上驗證。因此,我們現在面臨這樣一種窘境:大家都知道地產銷售是影響市場趨勢和風格的最核心變量,但這個因素卻是充滿變數、不可精準預測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我們對地產產業鏈持比較悲觀的預期,但也不想對持異見的投資者進行過多的辯駁,大家只要緊盯地產銷售數據就行。如果地產銷售的同比增速能夠連續兩個月企穩回升,環比增速超越季節性,屆時我們自然會考慮調整謹慎的觀點。
2、從市場特征來看,今年和去年其實有很大區別:價值成長股和新興成長股的反差持續拉大。新興成長股內部輪動也顯得過快,與其說是“結構性行情”,不如說是“躁動”。
首先,去年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股和以“優質白馬”為代表的價值成長股均持續戰勝大盤指數,這反映出投資者對于經濟轉型的堅定預期。但是今年以來,雖然創業板有過兩次反彈(一次是春節前后,一次是最近半個月),但是價值成長股的表現卻持續萎靡。可見“成長股”已經出現了分化,確定性的高增長已被拋棄,市場僅追逐那些無法證偽的故事和主題。
其次,去年的創業板指數屢創新高,背后的支撐力量是細分行業的持續輪動——環保、傳媒、醫療、軟件、LED都先后有過比較持續的上漲。但是最近半個月的創業板反彈過程中熱點卻非常散亂,且都沒有持續性。5月份以來幾乎所有的新興行業都有過一波反彈,但反彈的時間一般都僅有一周,甚至很多行業第一周排漲幅前五,第二周就淪為跌幅前五。這種市場特征和去年的結構性行情并不相像,反而有幾分今年“春季躁動”的影子。既然是“躁動”,那么參與的價值就很小,反而要考慮趁反彈減倉。
綜上分析,我們的結論是:在地產銷售沒有確認企穩回升之前難以出現持續的結構性行情。近期的創業板反彈,也僅僅是在一些短期轉好數據擾動下出現的“躁動”,熱點散亂、持續性不強,因此參與價值不大,反而可考慮趁反彈減倉。而另一方面,受地產投資下行的拖累,大部分傳統周期性行業今年都進入了盈利下行周期。在沒有盈利支撐情況下低估值也并沒有吸引力,因此也不建議買入。從防御角度可以考慮配置穩定增長的必須消費品,如食品加工、白酒、服裝家紡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