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資年終收官:私募盈利 成長派硬扛
私募“賺足”放大假
上周一,創業板“斷崖式”下跌,個別重倉成長股的公募基金當日凈值損失甚至超過8%。近乎恐怖的調整讓不少投資者猝不及防,但也有幸運兒提前清倉過上逍遙自在的日子。
深圳某私募人士就提前給自己放了長假,“開始接近上帝的旅行。”12月1日,該私募人士在微信圈發布一條消息,并配以中東的風景照。而此前一天,證監會正式公布IPO重啟時間表。
對于上述私募而言,現在是最近幾年難得可以喘口氣的機會。在境況最差的2012年,該私募管理的數只產品凈值一度逼近0.6元。不過,依靠投資數只牛股,上述私募今年實現逆襲,其管理的產品2013年以來收益率大都超過50%。用他的話說,“今年是個好年景。”而從近日其產品凈值變化看,倉位已相當低。
華南私募Michael今年以來投資成長股的收益也頗為豐厚,但他的離場時點沒有上述深圳私募人士幸運。“上周一的暴跌宣告創業板‘玩兒完了’,藍籌股也沒大級別機會。年底資金緊張,股市的錢不好賺,還是以退為進吧。” Michael在上周二三市場小幅反彈中清空股票,正準備去北美享受圣誕假期。
Michael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年終排名大戰難打,不如給自己放假。當下行情對散戶和機構投資者而言都非易事。上周四,記者在與一位公募基金經理交流時無意中發現,他手機中自選股頁面皆為“綠色”,盯盤的股票基本沒有一只上漲。而某大戶在上周三大舉買入4G概念股,盤中欣喜地看著股價飆漲,次日便愁容滿面:前日買入的股票已跌破成本價。“現在市場的賺錢效應不見了。”該大戶搖頭嘆息。
成長派“硬扛”跌停
有人歡喜有人愁。與上文及時清倉放大假的“知足派”相比,成長派陷入創業板小票的流動性陷阱之中,年終大戰變成“困獸之斗”。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已經不是買什么股票,而是怎么把股票賣出去。
私募人士老黃說,其實目前大伙還在戀戰。
一位擇時能力極強的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創業板行情已經結束,藍籌股難有賺錢機會。但強周期行業在2013年底值得關注,特別是鋼鐵、水泥等被資金長期拋棄的品種。 “最近一直想辦法把倉位降下來,但是根本賣不動,稍微動作大些,盤口就要塌下來。”。此前,老黃曾一廂情愿地希望,借市場對三中全會的熱情,把股價拉高,從而達到出貨目的。但事與愿違,在IPO重啟消息沖擊下,上周其重倉的創業板股票股價跌幅接近20%。令其更為心寒的是,交易量大幅萎縮,資金接盤意愿已極其低迷。
公募基金經理年底則面臨著嚴峻的業績考核壓力。績優的基金經理需要保住凈值收益爭銳得更多獎金,低于行業平均收益水平的基金經理則要放手一搏,免得獎金“泡湯”甚至丟了“飯碗”。于是,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在年底仍以高倉位持有成長股,在上周大跌中損失嚴重。“我的一些同事在上周一凈值跌幅超過5%,小票根本沒法跑。”一位提前撤離創業板股票的基金經理說:“創業板肯定還會繼續調整,而且不知道會調到什么時候。”
綜合公私募兩大資金陣營當下的投資狀態,今年的年終大戰很可能以悲劇收尾。一方面,早早出逃的資金選擇遠離市場“放大假”,不愿在年底輕易回歸抄底。加上年底資金利率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受銀行攬儲、機構資金回籠等因素影響,年終股市買盤銳減,難以支撐上漲行情。另一方面,陷入流動性陷阱的成長派資金有著強烈的變現需求,這些因素將在年底形成較大拋壓。
“棄兒”或成新寵
在年底資金面緊張的背景中,A股行情悲觀。但倘若能夠選對鮮有的結構性機會,基金經理還是可以在自己業績提升、別人凈值下滑的情況下,實現年終排名“超車”。雖然上周藍籌股表現強于成長股,但一些機構投資者私下認為,年底有望逆襲的品種并不是這些被市場高度關注的股票。
一位擇時能力極強的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記者,創業板行情已經結束,藍籌股難有賺錢機會。但強周期行業在2013年底值得關注,特別是鋼鐵、水泥等被資金長期拋棄的品種。而上周市況顯示,不少鋼鐵股、水泥股在調整行情中連續上漲。一位擅長挖掘成長股的基金經理近期跑去調研水泥行業上市公司。他說,水泥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個別品種盈利預期不錯,這種高彈性的股票可作為年底逆襲的籌碼。
除了強周期股,目前被基金相中的逆襲品種還有券商股。隨著IPO重啟時間確定,券商的冬天臨近尾聲。“大家現在都在談券商股,會考慮配一些。”深圳某基金經理說出圈內基金經理的普遍想法。
雖然今年底機構出逃現象較為普遍,但投資者不必過分悲觀。事實上,今年為數不少的個股累積漲幅可觀,年底不少資深投資人士抱著“今年賺夠了”的心態,讓自己放松一段時間。但他們并非徹底看空市場,相反,有些進行休整的投資人士認為明年會有更好的機會,現在離場是為了以更好狀態迎接明年行情。
時代伯樂董事長蔣國云說,不能簡單拘泥于幾天的股市調整,A股市場已迎來真正的成長股投資時代,他相信創業板不會走熊,在短暫調整后將開啟長期慢牛行情,以品牌消費品、醫藥健康、優質互聯網企業、傳媒文化、節能環保等為代表的優秀企業將擁有“黃金十年”的成長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