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行業標準缺失帶來的種種弊端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人如此,對行業亦是如此。隨著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高速發展,標準缺失和滯后現象日漸顯現,產品標準和應用標準缺乏有效銜接,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支撐作用不完善,現有標準體系與國際不能接軌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行業發展。下一步如何切實解決并落到實處是行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共同探討的話題。
標準缺失帶來種種弊端
據悉,我國目前擁有大量汽車用紡織品生產廠家,可他們的產品必須通過國際幾大汽車公司的標準才能銷售,甚至每個車型的標準都各不相同,這造成我國汽車用紡織品生產廠家疲于應付各大汽車公司要求的各種檢測,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增加了成本。形成這個局面的根源是什么?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認為,這主要是受我國相關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產業發展不同步的影響。例如,我國生產的大量高檔醫用手術衣、口罩等醫用紡織品并不為我國醫療機構認可,因為缺少強制標準,我國無法進行權威檢測,只能以加工方式出口,經國外權威檢測機構認定后返銷國內,這就使產業鏈附加值大量流失,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阻滯和隱患。
從時間上來講,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與家紡、服裝相比,還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有些產品的標準制定確實比較滯后。而產業用紡織品鑒于其應用范圍廣、產品技術含量高的特點,沒有統一標準的問題與服裝、家紡行業相較則顯得更為扎眼。李陵申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產品標準嚴重缺失的問題,“比如超市用的一次性無紡布袋,五公斤重量搖擺一百次會不會斷,類似這樣的標準應該有人進行測評。”李陵申說,“過去的非典和H1N1等公共衛生事件讓我們知道口罩的標準,我們逐漸推出了能過濾95%~97%污染源的口罩,現在我們出口能過濾100%污染源的口罩,過去像這樣的標準我們一直沒有,如果沒有標準,企業怎么生產?”
目前,由于標準的缺失,部分企業生產的高品質產品無法在國家采購中中標。而很多小企業并不是沒有生產高端產品的能力,但是生產中低端產品更有利可圖,這打擊了企業生產高端產品的積極性,非常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政府之“手”還需更有力
“目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標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標準缺失,修訂滯后,分類不統一,強制性標準少,國際接軌程度低。”李陵申說。產業用紡織品產品標準和應用標準缺乏銜接,產品質量也缺乏規范和監管,造成原料質量與制成品質量不匹配、國產化進程十分緩慢。此外,缺少專業的科研單位和公共的服務平臺,導致目前國內產業用紡織品存在低水平生產、同質化競爭、高端產品薄弱等問題。相關企業和專家希望國家盡快出臺相關標準。
{page_break}
同時,國家還應出臺強制措施以保障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健康快速發展。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艷舉例說,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行業生產的特種過濾產品可應用于熱電廠高溫除塵、垃圾焚燒煙氣過濾等,對我們創造“一片藍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熱電廠、垃圾焚燒廠等企業購買過濾產品既提高了生產成本,又不會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企業積極性受到影響。
所以,國家應當對不同等級的城市分別制定粉塵濃度標準并強制實施,這樣才會刺激企業購買該類產品。張艷表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一次性手術服、手術床單,對醫生和病人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但受成本影響,我國很多醫療機構還在大量重復使用手術服、手術床單。如果國家能夠將這些產品納入醫保,必將對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只有市場需求旺盛,產業內的技術、資金、人才等才能得到發展。”張艷如是說。
標準制定應跨部門合作
《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起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共同發布。李陵申說,工信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很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促進產業鏈銜接和標準化的應用。這其中檢測標準包括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甚至是一項工程。
李陵申說,產業用紡織品最終能否進入醫療、土工、建筑、隔離、交通工具等下游應用領域,還要取決于這些行業的行業標準。“如果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照產業用的標準要求來看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拿到下游廠家,連人家的門檻都進不去,那我們的標準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李陵申說。以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為例,美國、歐洲、日本都有不同的檢測標準,而不同的檢測標準決定了最終產品的差異。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滕小俊表示,現在企業往往采用高于國家標準進行生產,現行的“國標”已經無法滿足產品更新換代的需要,因此他希望行業協會作為行業的中介服務組織,在服務于標準規范建設方面能夠起到作用,并盡快推出產業用紡織品新標準。同時,由于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目前實行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檢測方法及評價指標與發達國家采用的標準并不完全接軌。行業協會應組織專家義務為企業評估產品質量,以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