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需深層破題
匯豐環球研究此前發布一份報告稱,“如果說21世紀會誕生一種能與美元相抗衡的世界 儲 備 貨 幣 , 那 一 定 是 人 民幣。”經過兩年快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逐漸清晰,但伴隨這一進程,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漸暴露: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境內市場的渠道仍受到限制,境內人民幣也無法通過資本項目大規模流出到境外市場,升值預期背景下推動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出現很強的“單邊性”……
在“跨境結算+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國際化模式下,如何推進資本項目的進一步開放?匯率機制的完善又該朝向哪個方面?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進程,未來5年是關鍵時期,在當前資本賬戶有限開放的背景下,要有效增強人民幣對境外持有主體的吸引力,不斷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路線
國際化程度逐漸深化
“從非美元的主要國際貨幣的歷程看,當前確實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因為當前美元的國際地位廣受質疑;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擁有最多的外匯儲備;而在排名前10位的經濟體中,目前只有人民幣的國際化最低。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等國際化程度都比人民幣要高。”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記者說。
回顧近一年的時間,從最初就開始布局的跨境貿易,到逐漸開放的資本項目,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進一步深化。2011年8月,央行公告宣布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結算地區從部分試點地區擴大至全國,而2012年3月,央行等六部門再次發布通知稱所有具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均可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而不僅限于前期的365家試點企業。最新數據顯示,2011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金額同比增長3.1倍,其中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占同期貨物貿易額的6.6%,比2010年上升4 .4個百分點。而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目下穩步推進,不僅醞釀多時并為香港各界期盼已久的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者(RQFII)機制在2011年破冰,起步金額為200億元,而且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ODI)和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也均已啟動。
國際化進程的深化使得人民幣在香港離岸市場迅速積累。目前,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已占全部香港銀行存款的10%左右,成為除港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三大貨幣。共有超過80家機構在港發行了106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與此同時,人民幣也被更多國家納入到其儲備貨幣籃子中,包括尼日利亞馬來西亞韓國柬埔寨白俄羅斯俄羅斯和菲律賓等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已在計劃或者已經將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的一部分。而據日媒報道,日本計劃將購買100億美元的中國國債,以使其外匯儲備進一步多元化配置。“人民幣資產在官方外匯儲備的地位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標,如果能在官方外匯儲備中占有一定份額,更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使用。”趙慶明指出。
節奏
資本項目開放需把握“快慢張弛”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進程,未來5年是關鍵時期。
實際上,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已經由“經常項目”慢慢滲透至“資本項目”,但是下一步的資本項目開放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把握什么樣的節奏,引發了包括兩會代表委員在內諸多人士的關注。
這一話題的升溫由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日前發表的一篇題為《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的文章所引發。該文章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風險不大,不能過分強調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完全成熟再進行資本賬戶開放。推進開放時可先推行預期收益最大的改革,后推行最具風險的改革;先推進增量改革,漸進推進存量改革。從長期看,可用5至10年的時間,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
“目前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結算的相對規模還非常小,2011年僅占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額的5%左右。資本項目開放在參與機構資格審批流程投融資規模和資金流向等方面還存在較為嚴格的管制。境內的人民幣無法通過資本項目大規模流出到境外市場,而且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境內市場的渠道也受到限制,這進而可能會影響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被接受的程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撰文指出。
在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黃澤民看來,對于一些不必要的資本項目管制,目前正是到了可以放開的時候。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目前,人民幣處于一種“半自由兌換”的狀態,也就是說在部分項目下有管制,部分項目下沒有管制。他比喻稱,這好比一個屋子,關上了前門但打開了后門,蒼蠅還是會飛進來。“既然管不住,索性就別管。”他直言,資本項目開放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更大的空間。
而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巡視員張小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定義是在國際市場支付投資儲備等環節中更多的使用人民幣,目前我們的差距還很大。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是基于資本項目可開放,但開放資本項目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僅我國金融市場需要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我國的經濟也要保持長期的穩定,要擁有國際認可的管理體制。他同時強調,不能激進地放開,要一步一步來。
巴曙松也指出,資本項目開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等資本項目完全開放之后再開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未來資本項目開放應與各項人民幣跨境業務的開展相結合,兩者必然會呈現同步進行相互促進的格局。具體措施包括:擴大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券”的規模;允許境外企業在中國股票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等等。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601169,股吧)董事長閆冰竹還在提案中指出,可采取資格認證和額度控制的方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允許境外人民幣以私募股權基金形式參與國內創業風險投資。
而趙慶明則表示,不能否認貨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可兌換二者之間存在某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但并不是因果或順序上的先后關系“從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的歷史看:一定程度資本項目管制對貨幣國際化并無大礙。具體到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開放,它們可能相伴推進,有時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有時則會相反。另外,即使人民幣成為一種主要的國際貨幣,仍可能存在部分資本項目管制。”趙慶明說。
動力
建立更穩定的貨幣預期
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一種貨幣國際化的前提應是幣值穩定。“目前人民幣貿易結算在除港澳之外的地區被接受的程度還非常低,這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外企不愿意使用人民幣結算,主因是不如美元便利;二是對人民幣幣值信心相對不足。”趙慶明指出。
在去年底,由于海外掀起的一輪看空中國以及人民幣的熱潮,離岸人民幣遭拋售,受到了少有的沖擊。在離岸即期和遠期市場,都出現過價格與國內中間價倒掛的現象。這不僅引發了關于人民幣貶值預期的說法,也引發了業內人士對香港離岸市場發展前景的擔憂,因為升值預期是推動離岸市場主體持有人民幣的重要動機之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2011年底發布的《世界經濟黃皮書》指出,實際上,升值預期背景下推動的人民幣國際化暴露出不少矛盾,這體現在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突破口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出現了很強的“單邊性”。內地和香港人民幣市場的分割所形成的套利套匯空間,成為進口商辦理人民幣進口結算業務的主要動機之一。
《世界經濟黃皮書》稱,離岸人民幣回流機制的建立會顯著放大離岸市場價格對在岸市場價格的沖擊;存在投機性資金通過回流機制迂回進入內地的可能性;因此,人民幣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改革應該先于人民幣國際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大力發展外匯市場,豐富外匯產品。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管好用好外匯儲備。
瑞穗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指出,據日本的前車之鑒,人民幣不應迅速走向浮動匯率,宜逐步放寬匯率浮動范圍;匯率方面,人民幣交易波動幅度先小范圍擴大,并盯住更廣泛一籃子貨幣,再以此為基礎,實現匯率更大范圍的浮動。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幅度現在是千分之五,下一步可擴大到千分之七及七點五,走一步看一步,進行逐步調整。”李稻葵指出。
“國家應分化市場對人民幣的單邊升值預期,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匯率穩定,讓投機資金無機可乘。”趙慶明說。他指出,解決穩定幣值預期是個長期任務,而這背后一定是我國國際收支逐漸走向均衡以及相關的國內各方面的改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