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跨境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到全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7日在港宣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并于當天出席了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儀式。
支持香港使用人民幣境內直投
李克強表示,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具有天然優勢,中央政府將積極支持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拓展香港與內地人民幣資金循環流通渠道,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
具體措施包括把跨境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到全國,支持香港使用人民幣在境內直接投資,允許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者投資境內證券市場(即R Q FII),起步金額為200億元。中央還將增加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境內金融機構,允許境內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擴大境內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中央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將作為一種長期制度安排,逐步擴大發行規模。
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
昨日,財政部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李克強出席儀式并啟動發行。這是2009年9月以來財政部第三次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前兩次發行的國債金額分別是60億元和80億元。財政部3年內連續3次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對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形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具有重要的支持意義。
數據顯示,從2007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允許內地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起,到今年7月31日,累計約有60個發債主體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債券價值總額約為1230億元人民幣。 新華
鏈接
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大事記
過去近20年來,由不準在內地以外流通,到逐步流入周邊經濟體,并在近年來成為貿易結算貨幣乃至投資貨幣,人民幣伴隨著內地開放及經濟高速發展不斷走向國際化。
1993年3月 內地首次允許個人游客每次可攜帶不超過6000元人民幣出入境,香港市場開始流通人民幣。此前,人民幣一直不準在內地以外流通。
2003年11月 央行宣布同意為在香港辦理存款、兌換、匯款及銀行卡等四類個人人民幣業務。中國銀行(2.98,-0.01,-0.33%)(香港)被委任為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2004年2月 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
2007年6月 央行允許內地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過去4年來,發債主體由內地金融機構逐步擴大到普通企業及國際金融機構。
2009年6月 央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內地與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簽署補充合作備忘錄,允許香港企業與上海、廣州、深圳、東莞和珠海的企業以人民幣作為貿易往來結算貨幣。香港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唯一境外試點地區。
2009年9月 財政部首次在香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這是中國國債首次在內地以外地區發行,也是首次在內地以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券。
2010年6月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擴大到20個省區市,試點業務范圍包括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域不再受限制。
2010年7月 央行與中銀香港簽署新版清算協議,允許人民幣存款在香港的銀行間往來轉賬。
2010年8月 央行宣布允許多家香港的境外金融機構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投資,從而拓寬境外人民幣的投資渠道。
2010年11月 財政部第二次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總額80億元,其中50億元面向機構投資者,30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零售。
2011年1月 央行宣布開展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試點,獲準境內企業都可以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內地銀行的香港分行或代理銀行,也可從內地取得人民幣資金,向進行投資的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
2011年4月29日 匯賢產業信托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香港第一只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也是內地之外首次使用人民幣進行的IPO。 新華
細節
李克強訪港交所獲贈紅背心
據中新社電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7日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陪同下到訪香港交易所,獲贈編號為“6632”的紅色交易員背心。
港交所傳媒負責人表示,領導人到訪港交所都會獲贈紅背心,背心編號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數字為主,其中8、3、6三個數字出現的頻率最高。據悉,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以往參觀港交所時,分別獲贈8383、6638、6688號背心。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與金融學系教授袁偉基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香港是區內公認的金融中心,港交所是亞洲區具領導地位的交易平臺,李副總理參訪港交所的象征意義深遠,凸顯中央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揮帶頭作用。
港股17日上午收市報20402點,上升190點,主板成交額324億港元。李克強參訪港交所,袁偉基認為是助香港“打氣”“在亞洲大跌市下,香港開市見漲,這是李副總理帶來的‘沖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