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危機:驢象打架,地球人都受傷
持續一個月的美國國債上限僵局,終于以一個并不令人意外的結果暫時收場。
通過美元這一國際儲備貨幣,危機正彌漫于整個世界。即使美債危機暫時解決,但“黑天鵝”依然在盤旋。
全球現在整體負債已達44.7 萬億美元,相當于每個地球人身上背著6385美元的債。所有負債中,美國最多,它與日本兩個國家一共借了全球債務的一半。
在最后48小時,美債問題果然峰回路轉。
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7月31日晚8點40分,總統奧巴馬終于在一場電視講話中宣布,“兩黨領導人已經達成協議,將削減赤字并避免違約。”
8月1日,這份協議分別在國會和眾議院獲得投票通過。協議的內容包括,10年內減少2.5萬億美元赤字,提高債務上限2.1萬億美元。
全球金融市場和央行行長們松了一口氣,亞洲股市周一沖高回落,但日經225指數依然上漲了1.4%。歐洲股市周一開盤上漲約1%,美國周一開盤前股指期貨上漲1.3%。
美元對日元、美元對瑞士法郎均上漲約1%。原油期貨在紐約上漲1.4%,而黃金則從歷史最高點滑落了近1%。
提了又提的債務上限
上海社科院研究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上個月,美國國務院兩個官員事先約好要到上海訪問我,和我談中國”十二五“規劃問題,突然間打電話說,他們不來了,原因是美國政府沒有錢了,政府要削減開支,不能來了。后來因為臨時的計劃,做了調整以后,美國政府又可以向養老基金借錢,過一段時間電話打過來說可以來了,政府又可以運轉了。”
都是債務惹的禍。
美國財政的赤字問題在最近十年持續惡化。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軍備支出、布什的減稅政策和經濟危機中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使得公共債務規模不斷攀升。
由于聯邦政府收入支出不平衡,因此要通過債務的形式來填補缺口。這個債務就是美國國債,根據美國法律,政府債務規模有一個上限,也即聯邦政府發債的規模不可超過這個法定額度。
此項立法始于1917年。但據官方統計,政府債務規模上限已經歷過上百次上調。
僅在奧巴馬任內,就已將債務上限提高了2.9萬億美元。去年2月份,當為拯救經濟而讓美國的債務規模快要達到極限時,奧巴馬政府強力游說,推動美國國會修改法案,將政府負債上限由12.4萬億美元提高到14.3萬億美元。
現在,這個已經提了又提的債務上限,又面臨著破頂。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在8月2日至8月31日期間,美國政府需要支付到期債款為3070億美元,但目前可自由支配的財政收入僅為1720億美元,存在約1350億美元的融資缺口。
現金的情況更加糟糕,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7月15日前又花了800億美元,財政部與聯儲現金加起來,在8月2日前還剩390億,只能與谷歌公司的賬面現金打個平手,比蘋果公司則少了一大截。
而有人做了統計,目前全球有29家公司手中的錢都超過美國國庫。“富可敵國”的公司也包括中國的四家國有銀行。
國債危機甚至影響到美國政府官員的正常公務活動。
上海社科院研究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上個月,美國國務院兩個官員事先約好要到上海訪問我,和我談中國‘十二五’規劃問題,突然間打電話說,他們不來了,原因是美國政府沒有錢了,政府要削減開支,不能來了。后來因為臨時的計劃,做了調整以后,美國政府又可以向養老基金借錢,過一段時間電話打過來說可以來了,政府又可以運轉了。”
驢與象打架
游戲玩過了好幾遍,市場人士們當然都不相信美國會真正違約,但人們已經對這場曠日持久的危機失去了耐心。
《華盛頓郵報》報道,奧巴馬的Twitter帳號(@BarackObama)發了上百條有關債務的信息。有3萬人對此刷屏行為不滿,取消了對奧巴馬的關注。一位網友評論道:“總統先生,沒有必要在這里刊登垃圾信息。”
美債上限的爭執游戲,在美國并不是第一次上演,本質只是美國兩黨之間的政治博弈。
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看重的是福利支出,主張提高稅率,在參議院持有多數席位;而共和黨看重的是低稅率環境,主張削減開支,在眾議院持有多數席位。奧巴馬此前已經提交了一個3.7萬億美元的長期赤字削減計劃,包括加稅和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不過共和黨反對任何形式的加稅。
而在上調債務上限規模方面,奧巴馬傾向于一次性計劃妥當,建議從8月份到2012年年底分三個階段將美國債務上限上調2.5萬億美元,這樣一勞永逸,為其2012年的大選掃清障礙。而共和黨則只贊成先小幅上調債務上限以應對違約,之后以債務上限問題繼續作為要挾,在稅收政策的調整上對民主黨施以壓力。
這種狀況和32年前的那個春天如出一轍。那一次,美國國債出現了“技術性”違約。共和黨和民主黨也在國會中拿債務上限問題玩一場“絕對不妥協的”勇敢者游戲,而當時卡特政府要突破的舉債上限是8300億美元。
最后直到時任財長W· Michael Blumenthal警告,美國離歷史上首次違約已經只剩幾個小時后,兩黨才最終達成提限協議。
由于兩黨幾乎是在最后一分鐘達成協議,加上當時大量投資者要求國債償付造成的巨大紙面工作,最終導致數千宗在1979年4月和5月到期的美國國債償付出現技術性違約。
即便從當時的價值來看,當時的1.2億美元的國債延遲支付規模也很小。部分投資者對美國政府提出了集體訴訟,并最終獲得了利息損失的補償。所以美國財政部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都不承認美國國債實際上發生過違約,他們認為國債當時僅僅是因為“內部阻塞”導致了延期支付。
此后,這一情況在1995年克林頓連任前夕也曾上演。克林頓的強硬,導致部分聯邦政府關門,約100萬政府員工回家休息。
當然,最后的結果,是克林頓不僅如愿解決債務問題,還贏得了連任。
經過了這些之后,這一次,市場人士們當然都不相信美國會真正違約。
不過,人們還是對這場曠日持久的美債危機失去了耐心,上周四,《華盛頓郵報》報道,奧巴馬的Twitter帳號(@BarackObama)發了上百條有關債務的信息。有3萬人對此刷屏行為不滿,取消了對奧巴馬的關注。
“總統先生,沒有必要在這里刊登垃圾信息。”一位網友評論道。
而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金融動蕩,華爾街銀行大量囤積現金,從貨幣市場基金撤資;隔夜回購利率一度飆升,顯示銀行間相互不愿借貸;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也大量拋售資產,應對可能的贖回。美聯儲、財政部也都在準備緊急方案,應對可能的違約。
“黑天鵝”并未飛走
德意志銀行一份報告中指出,現在我們真的是處在一個獨一無二、相當危險的時刻。
8月1日,違約警報雖然解除了,“黑天鵝”卻沒有真正飛走。
14萬億美國債務,持有人有哪些?
最大的持有方是美國政府自己,包括美聯儲。如果違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Ron Paul甚至貢獻了一個瘋狂的點子:美聯儲可以一把火燒了自己持有的1.6萬億美元國債。
其次是外國機構,主要是中國、日本等。《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由此會面對一個“美元陷阱”:如果中國想要拋售手持的巨額美國國債,人民幣兌美元就會因此下跌。
不過,如果違約真的發生,損失最大的還是美國的信用。
美國是最好的借款人,永遠不會違約,在全球金融體系中,這種觀念數十年來深入人心。投資者深信他們可以拿所有的債券同美國指標國債相比較,美國國債的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是金融市場的重要基石。
下一步人們開始關注評級機構是否會下調美國的AAA評級。
此前標準普爾曾表示,如果美國想保住AAA評級,未來十年削減赤字的規模應該達到4萬億美元規模。而在奧巴馬與國會領導人達成的協議中,減赤只有2.4萬億美元。
8月2日,評級機構穆迪周二(美國時間)確認,基于美國在8月2日前提高了法定債務上限,將維持目前美國AAA主權評級,但是評級展望仍維持負面,以繼續對政府實現長期財政鞏固施加壓力。
這意味著美國在12到18個月內仍舊可能發生降級。
不過,早在7月25日,著名投資家吉姆·羅杰斯(Jim Rogers)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美國已經失去AAA地位,誰在乎穆迪說什么。”
談到美國國債投資,羅杰斯這樣表示:“我不會以3%、4%、5%還是你可以列出的任何利率借美元給美國30年。6月10日我就在做空它(美國國債)。正如我們所說到的,我在做空美國債市。”
但是,即使違約沒有發生,前景也并不樂觀。
一方面,政府大幅削減開支會很可能令美國經濟進入二次衰退。因為凱恩斯主義理論暗示,財政緊縮會惡化而不是提振經濟表現。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專欄中寫道,“在經濟低迷之時削減政府開支只會讓形勢惡化。借款利率現在已經很低,削減開支無助于今后減少支付的利息。經濟更加疲弱會導致今后收入下降”。
在持這種觀點的人士看來,削減開支就像是中世紀的醫生靠給病人放血來治病,病情反而會加重。
事實上,美國的經濟復蘇一直十分脆弱,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增速創兩年來新低。
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GDP只增長了1.3%,而第一季度GDP增長也從先前的1.9%下調至0.4%。
美國前審計長David Walker說,不到三年,美國就是現在的希臘。
而糟糕的另一方面是,人們普遍預計,債務上限上調,意味著美國債務繼續增加,而美國很可能利用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來開動印鈔機,將債務轉嫁到世界各地。
而世界經濟現在的情況已是四處冒煙:歐洲火燒連營,日本債臺高筑,作為世界經濟新引擎的中國也面臨著高通脹威脅。如果美國進一步印鈔,加劇流動性,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危險。
德意志銀行在兩個月前一份報告中指出,從中長期看,我們還處在全球主權債務危機的初期。目前的主權債務危機尚未導致深度衰退,所以在未來危機牽涉面將變得更廣。現在我們真的是處在一個獨一無二、相當危險的時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