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追尾放大經濟隱憂 “撞痛”A股哪根神經
滬指82點的大陰棒,終止了市場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反彈行情,也令久盤必跌的魔咒再次應驗。表面上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以及美債危機的發酵,是觸發市場放量大跌的主因。其實這兩大突發事件只是導火索,根本原因或許在于本輪反彈行情的根基已然松動:經濟下行風險減小和政策放松這兩大預期目前幾乎成為泡影。2700點關口毫無抵抗地失守,或許意味著弱勢格局將會繼續。
動車追尾放大經濟隱憂
眾所周知,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今年出口與消費的表現都比較平庸,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然而,在房地產調控政策難見松動的背景下,投資要維持高位運行的狀態,只能依靠鐵路、保障房及水利這三大塊。
23日晚間發生的動車事故,不僅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也令鐵路建設放緩的預期上升。不難想象,如果鐵路建設真的被中途放緩,投資將失去一名得力“干將”,高位運行的格局或許很難維持。而投資增速放緩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經濟高位運行的態勢難以為繼。另外,近日匯豐公布的PMI數據顯示,7月PMI初值為48.9%,降至50%分界線以下,跌至28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進一步顯示出制造業活動增長勢頭出現放緩,經濟下行的風險正在釋放中。
回到本輪反彈行情的支撐因素來看,不可否認,經濟下行始終在預期之內,也是支撐反彈行情的因素之一。但如果投資真的少一名得力“干將”,并導致經濟增長動力后勁不足,再加上前期政策緊縮的累積效應也在逐步釋放,則未來經濟下行的風險確實不可小視。
“雷電”擊中A股心臟
動車事故以及美債危機的發酵,如天空中突然閃過的“雷電”,恰好擊中了A股“心臟”。畢竟,A股此輪反彈的根基,就在于政策放松及經濟下行風險有限的預期。“心臟”被擊中,A股自然會反應劇烈。技術面上,25日上證綜指出現的破位大跌及2700點關口的失守,也意味著短線技術形態的轉壞,近期A股弱市格局或就此成行。
需要指出的是,行情徹底發生轉向不能僅以一根陰線作為唯一依據,下一步的動向還需觀察大跌后多方會否組織有效抵抗、弱反彈出現后的再次下探其力度如何等因素。
動車事故重創高鐵概念股
“高鐵雙璧”縮水百億 6只股票放量跌停
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資本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按總市值加權法測算,7月25日Wind資訊高鐵概念板塊整體重挫6.98%,陷入深度調整泥淖之中。其中,“高鐵雙璧”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分別重挫8.90%和9.69%,天馬股份和晉億實業等6只高鐵概念股更是放量跌停,不免讓A股市場投資者為之“神傷”。
一石激起千層浪
25日,天馬股份、寶利瀝青、鼎漢技術、時代新材、晉億實業和南方匯通6只高鐵概念股均放量跌停,成為受事故影響最大的高鐵概念股。
同時,“高鐵雙璧”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也分別重挫8.90%和9.69%,日成交額分別達到15.92億元和12.53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環比驟然上升642%和505%,放量下挫態勢十分明顯。在高鐵概念股紛紛重挫局面下,按總市值加權法測算,Wind資訊高鐵概念板塊7月25日整體下挫6.98%,不幸陷入深度調整泥淖。
不過,動車事故的影響還不止于此。7月25日,世紀瑞爾和佳訊飛鴻都因公共傳媒出現的公司信息可能對股價產生較大影響而停牌。有研究人士猜測,以上上市公司的突然停牌,可能是動車事故影響的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還不是此次事故影響的全部。前期高鐵開通一度對A股市場上的航空股形成打壓,拖累相關航空股持續回落。但動車事故后,7月25日早盤航空股集體異動,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航和海南航空4只航空股開盤漲幅悉數超過2.4%,促使投資者繼續深化對事故影響的思考。盡管此后以上航空股均受大盤下挫拖累而回落,但東方航空收盤時依舊逆市上漲1.19%,顯示出此次事故對A股市場影響的復雜性。{page_break}
資金逃離“南北車”
分析人士指出,7月25日高鐵概念股之所以紛紛重挫,與資金大幅凈流出密切相關,這從高鐵概念板塊整體放量下挫中就可窺見一絲端倪。
這種猜測并非沒有根據,資金流向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以上觀點。例如,益盟軟件統計顯示,當日跌停的天馬股份、寶利瀝青、鼎漢技術、時代新材、晉億實業和南方匯通6只高鐵概念股悉數遭遇了資金凈流出的命運,其凈流出資金額分別達到5919萬元、2035萬元、2882萬元、8335萬元、6987萬元和2605萬元。
與以上6只個股同病相憐的是,“高鐵雙璧”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也雙雙遭遇了資金凈流出的沖擊,當日其凈流出資金分別高達2.70億元和3.42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資金大肆流出高鐵概念板塊,是7月25日該板塊整體重挫的直接原因,此次事故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冷卻了資金對高鐵概念股的追捧熱情。
資金追捧熱情的降溫,不可避免地導致高鐵概念股的市值出現大幅縮水。例如,前期光芒四射的“高鐵雙璧”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其A股總市值僅在7月25日就分別大幅縮水57.91億元和52.29億元,淪為同期總市值縮水最嚴重的高鐵概念股。
恐慌助推大跌 后市機會仍存
受動車事故等因素影響,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中證博友認為,此次暴跌主要是投資者心理上的恐慌情緒造成的,動車事故不可能改變高鐵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
博友宏皓分析,23日發生的動車事故對股市的影響只是對高鐵板塊上市公司有影響,但高鐵板塊在整個股市的份額很小,不至于引發整個股市連續暴跌。周一市場的暴跌主要還是投資者心理上的恐慌情緒造成的,是“跌過了頭”。高鐵板塊的大部股票在春節后的一波反彈行情中漲幅很大,本來就有較大泡沫,加上近期高鐵不斷出事,高鐵概念股必然有調整。
博友楚風認為,周一的暴跌只不過是投資者對高鐵事故的過度反應。事故對于高鐵板塊除了帶來負面心理壓力之外,不會產生實實在在的不利影響。他分析,首先,本次事故并不是高鐵自身原因而引發的,高鐵發展的進程不會因此而終結;其次,高鐵發展計劃為長遠規劃,其立項、布局都已完成,絕不可能因為一次事故而夭折;最后,由于能源問題、國際形勢原因和經濟發展需要,中國需要高鐵。
博友陳曉陽認為,市場的過度反應反而使大盤跌幅一步到位,突發因素形成的利空不具可持續性,一旦被消化,大盤仍能重拾升勢。
博友荷葉在博客上提醒投資者,對于那些依附大企業而生存、技術單一、規模實力很小的公司,選擇時要慎重。
博友騎著天馬的雄鷹認為,事故將加大政府對高鐵安全性的關注,建議投資者多關注避雷、道路監控和指揮系統一類的上市公司。他分析說,鐵道部表示高鐵事故原因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的,作為A股唯一一家從事避雷設備制造的上市公司,明家科技的投資價值凸顯。另一方面,輿論認為事故與鐵路監控和指揮系統有關,涉及相關上市公司如輝煌科技、世紀瑞爾、特銳德、銀江股份、鼎漢技術等,本次影響只是暫時的,最終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