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日成“套牢日” 創業板逾三成公司破發
4月26日,恒順電氣(300208)、天澤信息(300209)和森遠股份(300210)三家公司登陸收盤,共有75家創業板公司均出現了破發,占創業板全部公司數量的35.9%。
深交所26日數據顯示,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達到49.28倍。即便在2010年7月2日,創業板指創下歷史低點的時候,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也有55.65倍。分析人士認為,創業板“雪崩”因大盤風格轉換、估值過高、業績增長不理想等多種因素造成,但高風險、高成長性、高收益是海內外創業板公司的特點,大浪淘沙之后優秀的公司仍將脫穎而出,給投資者帶來機會。
“明星股”紛紛落馬
75家公司出現破發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共有209家創業板掛牌上市,其中168家創業板公司股價當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占比高達八成。有95家公司的股價在當日創下自上市以來的歷史新低,占比達到45%。
在這些下跌個股中,當天上市的天澤信息以11.79%的下跌幅度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康芝藥業(300086),跌幅達到9.67%逼近跌停。數據顯示,共有21家公司單日跌幅超過5%。出現上漲的創業板公司僅32家。其中,于4月26日掛牌上市的森遠股份表現最好,首日漲幅高達22.7%;漲幅排名第二的則是億緯鋰能(300014),上漲幅度為4.4%。除這兩只股票外,還有豫金剛石(300064)、向日葵(300111)、晨光生物(300138)三只股票漲幅超過3%。
大跌之下,一些上市之初備受矚目的“明星股”紛紛落馬。如首發市盈率(攤薄)高達131.49倍的雷曼光電(300162)相比發行價已經下跌了21.87%,首發市盈率(攤薄)達到115.29倍的湯臣倍健(300146)也已經破發,相比發行價下跌幅度為4.3%。不過,破發與發行市盈率高沒有必然聯系。以150.82倍市盈率發行名列創業板第一名的新研股份(300159),雖然當前股價相比最高價已經縮水近30%,但仍然比發行價高了20%;以138.46倍市盈率發行的星河生物(300143),比最高價縮水約30%,不過相比發行價高了50%。
從走勢看,自創業板指2010年6月1日推出以來,就出現了“過山車”行情。啟動之初,它與上證綜指走勢出現背離、連續上漲,不過又很快開始大幅下跌,并于2010年7月2日盤中創出832.62點的歷史低點。隨后,創業板指又震蕩上行,并于去年12月20日盤中創出歷史高點1239.6點,然后又開始一瀉千里。自今年1月25日以來,上證綜指由2677.43點震蕩向上到突破三千點,而創業板指自3月中旬開始一路下跌,直至創出今年以來新低。
75家公司出現破發
Wind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份以來,共有26家創業板公司上市,其中上市首日就出現破發的高達12家,占比已經達到46%,掀起了又一輪破發潮。4月26日上市的天澤信息,以11.79%的首日跌幅創下最近破發潮以來的最大跌幅。一些首日破發的新股還呈現節節下跌趨勢,如3月8日上市的通裕重工(300185)相比發行價累計跌幅已高達19.2%。一些上市首日表現優秀的次新股也于近日出現破發,如3月22日上市當日漲幅超過22%的科斯伍德(300192),目前已經低于發行價10.17%。若投資者在其上市首日追高買入,則短短二十多個交易日已縮水約30%,成為名副其實的“套牢盤”。
相比創業板前兩次出現的破發潮,此次更為猛烈。Wind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上市首日破發現象第一次集中出現在2010年5月。2010年5月20日,奧克股份(300082)與勁勝股份(300083)均在掛牌當日跌破發行價,緊隨其后的是5月26日上市的康芝藥業。6月25日,新大新材(300080)出現首日破發。7月8日,國聯水產(300094)首日破發。今年1月,安居寶(300155)又引爆創業板第二輪首日破發潮,不過此次集中破發只持續了一個月不到,共有約7家公司。而此輪創業板破發潮則來得更為猛烈,不僅涉及的公司數量更多,且持續時間也更長,還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破發潮出現前創業板公司市盈率已經大幅下降。以今年1月破發潮為例,破發潮出現前2010年12月掛牌的新股首發市盈率(攤薄)平均高達92倍;而3月份最近一輪破發潮出現前,于2月份掛牌的公司發行市盈率平均已降至65倍,3月份掛牌的公司發行市盈率也維持在這個水平,而4月份掛牌的公司發行市盈率平均已降至59倍,上市首日破發卻仍在持續。
數據還顯示,截至4月26日收盤時止,按照后復權股價統計,共有75家創業板公司均出現了破發,占創業板全部公司數量的35.9%。朗科科技(300042)以低于發行價38.55%的幅度排名第一;緊跟其后的是恒信移動(300081),相比發行價低了37.4%;梅泰諾(300038)則位列第三,破發幅度也超過了30%。除這三家公司跌幅超過30%外,還有11家公司目前股價相比發行價跌幅超過20%,33家公司跌幅超過10%。
多因素導致低迷
對創業板近段時間以來的跌跌不休,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由多種因素造成。今年以來,大盤出現了明顯的風格轉換,資金流入低迷已久的藍籌股,導致中小板和創業板“失血”。此外,創業板長期以來估值偏高,而最近不少公司披露出來的2010年年報及2011年一季報都不盡如人意,遠低于市場預期。加上創業板擴容速度不減,市場供給有效放大,導致殺跌情緒加劇。如雷曼光電2010年凈利潤增長81.94%,但隨之公布的201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38.23%。業績變臉幅度之大、之快令眾多投資者猝不及防,導致跌停后又連續大跌。
對創業板公司存在的高風險,深交所一直均有提示。去年11月在創業板指一路高歌猛進時,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發布的一篇文章指出,應注意規避創業板技術風險,稱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都時刻面臨著重大考驗。與普通制造業,或者其他技術相對成熟穩定的產業相比,高科技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大,不可預知性更高。創業板的中小企業如果遇到重大技術風險,能否有實力有時間熬過嚴冬另謀出路,更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因此,投資創業板的高科技企業,要特別強調專業研究和分散投資,以此規避風險。
在這輪慘痛下跌中,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不應對創業板公司過度悲觀。他們認為,大多數創業板公司所處的行業屬于國家扶持的新興產業,且具有良好的成長性。一些創業板公司募資項目產能正開始逐步釋放,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投資者應冷靜對待注意甄別,以便在下跌中尋找投資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