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利潤僅為凈利七分之一 ST秋林大賺1.4億關鍵靠債
如果沒有償還債務,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大打折扣。這看起來是個悖論,但ST秋林[13.21 -4.34% 股吧](600891.SH)4月16日披露的2010年報卻顯示,受益于本期償還高士通借款本金及利息使債務重組收益增加,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因此實現約1.4億元。
和解增加營業外收入1.5億
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08%,但利潤總額卻約為1.7億元,較上年暴漲15579.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4億元,較上年同期大漲2776.2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此數字約為1616萬元,增長259.46%。基本每股收益0.58元/股,較上年增長2800%。公司年度不分配紅利,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
分析得知,之所以賬面會有如此規模的利潤增長,主要受益于報告期內營業外收入約為1.5億元,比上年增加約1.49億元,增長28774.87%。年報解釋,此項收入主要是因本期償還高士通借款本金及利息使債務重組收益增加。
利潤表顯示,報告期內營業利潤約為1910萬元,而營業外收入則約為1.5億元。準折之后,凈利潤約為1.4億元。
1996年正式上市的ST秋林原本是國有性質企業,2004年5月20日,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復,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受讓原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所持本ST秋林約5991萬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2005年,高士通從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手中獲得ST秋林公司債[128.85 0.02%]權,包括ST秋林欠借款本金約1.93億元,利息3800萬元,截至2010年4月30日遲延履行金2453萬元,共計2.55億元。歷時五年,該部分債權仍未收回,高士通最終訴諸法院。
2010年,雙方就債務達成和解協議,以現金方式分兩次共支付高士通1.1億元。截止2010年12月31日,已按債務和解協議中規定的義務履行完畢,形成債務重組收益約1.46億元。
股改釘子戶
自2004年奔馬集團入主后,通過資產處置、債務重組使ST秋林實現盈利,當年10月恢復上市交易,但隨后的幾年,公司不斷有重組傳聞,雖然傳聞最終都不了了之,但在重組的預期下,公司的股價一度大漲。
直到2010年9月30日,公司開始停牌討論股改和重組事宜,但時至11月17日,頤和黃金入主和股改方案才得以同步出爐。大股東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與奔馬投資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奔馬集團擬將所持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4.5987%的5991.37萬股,以35948萬元轉讓給奔馬投資,折合6元/股。而奔馬投資是重組方頤和黃金制品有限公司(為該次收購專項新設的公司。頤和黃金、奔馬集團、天津國開黃金制品經營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奔馬投資70%、16%、14%的股份。
2011年2月22日,停牌近五個月的SST秋林發布公告,公司股改方案為流通股每10股轉增5股,股權登記日為2月25日,復牌日為3月1日。股票同時更名為“ST秋林”。
按照股改實施方案,奔馬投資的控股股東頤和黃金將黃金存貨資產約 26,641.99 萬元和8200萬元現金捐贈上市公司用于支付全體非流通股股東支付股改對價的成本。全體非流通股股東將其持有的股份,按每 10 股送 2.2股比例向頤和黃金定向送股,共計24,844,446股,作為對頤和黃金代為支付股改對價成本的補償。
雖然謀劃良久之后,但此次股改最終還是無疾而終。2月11日,ST秋林公告稱,收到頤和黃金制品有限公司《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工作的函》,表示由于擬注入的資產涉及主體較多,目前未完成其資產的整理工作,本次重組取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