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賣出股票才賺錢
對于理性投資者,當以下幾種情況出現時,才考慮賣出股票。一是股票價格嚴重高估,遠遠超出了其實際價值,像類似2007年的行情;二是公司的經營出現嚴重問題。比如負債水平、庫存和應收賬款持續上升,這是判斷公司的效率開始惡化的3個常用預警信號。加上股東權益回報率降低、利潤率下降、市場份額收縮,或者公司進行不明智的并購、管理層意想不到地變更,這些都意味著公司已出現質的變化;三是錯誤地買入的股票。在股票市場中犯錯是正常的,即使像沃倫·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這樣杰出的投資者也犯過投資錯誤。因為在買入一只股票后,有可能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比如說有問題的關聯交易、變更的會計方法和下降的競爭優勢等。
還有一種,發現了更好或更具有確定性的機會。彼得·林奇常常將此作為其賣出的重要依據:“90%的情況下,我賣出股票是因為找到了那些發展前景更好的公司的股票,尤其是我手中持有的公司原來預計的發展情景看起來不太可能實現時。”
“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具有“全球投資之父”美稱的約翰·鄧普頓曾經花了好幾年思考何時賣出的問題,最終他也找到了大致相同的答案:“當你找到了一只可以取代它的更好股票的時候”。他認為,這種比較極富成效,因為與孤立看待股票和公司相比,能讓我們更容易地決定應該什么時候賣出股票。如果一只股票的價格正在接近我們對它的估計價值,那么搜尋替代股票的最佳時機也就到了。在常規搜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某只股票的價格遠遠低于我們對其公司的評估價值,這時,就可以選它來取代我們當前持有的股票。
這種方法很獨特,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鄧普頓是波段操作。因此鄧普頓特別指出,這樣做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而且不應該成為反復無常或毫無必要地變換投資組合的借口。當然,在不斷搜尋過程中,如果能夠搜尋到的價值低估的股票越來越少,則可以表明股市已經到達峰值,那么就應該是撤離的時候了。 鄧普頓建議,只有當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只比原來股票好50%的股票時,才可以替換掉原來的股票。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正持有一只股票,這只股票一直表現出色,它現在的交易價格是100美元,而且我們認為它的價值也就是100美元,那么這時我們就需要買一只價值被低估50%的新股票了。例如,我們可能已經找到了交易價格是25美元的股票,但是我們認為它的價值是37.5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用交易價格25美元的新股票去替換交易價格100美元的原有股票。 {page_break}
鄧普頓的做法來源于他的投資思想。他的主要目標就是以遠遠低于其真正價值的價格買東西。這其中有兩點應該注意:如果意味著買的東西增長潛力有限,沒有關系;如果意味著未來10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那就更好。關鍵在于公司的發展。如果能夠在發展中的公司里找到理想的低價股,那么它們就可以持續數年為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應該注意的是股票價格和價值之間極端錯位的情況,而不是糾纏于一些簡單的瑣碎細節。
成功地運用這一原則的意義在于,即不斷搜尋比我們當前所持股票更好的低價股,不僅可以教會我們運用必要的方法,還能讓我們具備必要的心理素質避免使自己陷入過度的興奮和陶醉,因為這種興奮陶醉會讓我們所持股票的價格漲得更高。
為了在競賽中保持實力,必須將注意力放在下一個機會上。關注未來比關注過去更重要,鄧普頓的這一觀點就體現了這一思想。低價股往往就是冷門股,而其實冷門股之所以成為冷門股,不一定就是來自公司層面或行業層面的問題,而是來自人們錯誤的觀念。因此,最好的良機往往隱藏于平淡無奇的觀點之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