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風險中的機遇 “仙股”之中有仙機
“仙股”中有“仙機”
“仙股”的名字很好聽,不過這“仙股”可不是什么神仙級的好股價低于一元的股票。
風險中的機遇
只要一提起“仙股”,絕大多數股民都認為這類個股風險太大,往往是談“仙”色變。對此,股民周永濱則有不同的看法。周永濱是一位買“仙股”的投機高手,他認為,與其他股票一樣,“仙股”也存在著賺錢的機會。
今年4月1日的上午,他發現“仙股”*ST龍滌穩步上揚,只用了47分鐘就封上漲停板。根據自己以前炒ST股時總結的選股要領,他認定這只股具有強勁的反彈動力。于是,打算第二天買入。可是,第二天由于工作上的原因,耽誤了下單的時間。*ST龍滌開盤三分鐘以后就漲停,他立即以漲停的價格下單。但這時已經有巨量買單排在漲停價位上,他對能否買進也已經不抱多大希望了。誰知,10:12分*ST龍滌突然在巨大拋盤的打壓下,使得漲停價格終于被打開,4月18日盤中出現巨幅震蕩,周永濱以1.64元的價格果斷賣出,按照他1.06元的買價計算,收益率是54.7%,在僅僅十天時間內,他就賺了12萬元。
周永濱認為,任何股票都是有風險的,只不過風險的表現程度不一。風險有顯性的和隱性的,有些風險比較明顯,常常令人恐懼,而有些風險比較隱蔽,讓人不怎么感到恐懼,但其危害性反而更大。例如:大多數股票在熊市中的逐漸下跌都是不引人注意的風險,投資者往往在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風險中陷入深套。
而“仙股”的風險則比較明顯,正是因為如此,大多數散戶是不敢參與的,這反而使得游資敢于乘虛而入。如果,將“仙股”與績優股相比較,可以發現“仙股”有其獨特的投機優勢。
“仙股”的投機優勢
業績比較透明
不存在弄虛作假的必要,也不會讓投資者踩“業績地雷”,因而不存在財務風險。績優股卻存在業績缺乏持續穩定性的風險,少數上市公司還存在假冒偽劣績優的風險,存在因被主力資金熱炒過而使業績和股價均被透支的風險。
盈利機會大
績優股業績雖然優異,但是這些公司即使業績再提高也仍是績優股,缺乏炒作的想象空間。可“仙股”要是“一不小心”賺了一分錢,那就等于是扭虧為盈,如果多賺了幾分錢,那就是業績翻番,這可都是炒作的想象題材。
無股價暴跌的風險
有很多績優股取得豐厚利潤后,卻對投資者“一毛不拔”,或者立即推出“獅子大開口”一般的巨額增發、配股、可轉債等方案。而“仙股”雖然不會分紅,但卻不會向投資者伸手圈錢,也不存在因為圈錢而導致股價暴跌的風險。
炒作概念豐富
如:政府扶持、轉型科技、資產重組及通過實質性重組引起的投資價值質變等。
投機勝于投資
經過多次的試水,周永濱總結的經驗是,“仙股”的投機價值優于其投資價值。周永濱認為“仙股”投機必須要注意三大要領。
首先要從思維上要正確認識“仙股”的價值。確切地說,“仙股”是沒有投資價值的,而只有投機的價值。一些嚴重超跌的“仙股”常常會上演瘋狂一幕,在短線游資的快速出擊中,突然爆發出強勁反彈行情,從而給市場投機者帶來豐厚的利潤。
其次,在操作上要敢于追漲追賣,周永濱認為炒“仙股”必須要做到“不見漲停不追漲,不見跌停不追賣”。有一位朋友和周永濱同時買進某一“仙股”,但那位朋友在該股連漲三天后就趕緊賣出。因為,那位朋友認為,炒“仙股”必須以短線操作方式為主,通過快進快出的快節奏操作模式,來規避這類個股的投機風險。周永濱則認為快進快出是對的,但是必須要根據股價運行趨勢來決定。如果,“仙股”一直是在漲停的時候,就應該堅決持有,等待其改變趨勢時再果斷賣出,這樣可以獲取整段的利潤。
其三,對于“仙股”的傳聞,要根據股價所處位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應對態度。當股價嚴重超跌的時候,對利好傳聞要堅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例如,當某*ST股跌破面值的時候,市場中曾經出現一種傳聞說:“某*ST是國資主導的公司,政府可能會出面助力保牌。”這則傳聞是周永濱決定買進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一位朋友驚訝地問:“這傳聞還不知道是真是假,你就貿然買進,不覺得太冒險了嗎?”周永濱笑著回答:“炒‘仙股’和買績優股不一樣,恰恰需要這種朦朧的傳聞。即使不是真的也沒關系,傳聞會刺激股價的上升。可等到股價漲高了以后,即使遇到真的傳聞也不能買,因為那是投機資金出貨的最佳時機。”果然,到了四月下旬,隨著傳聞的逐漸明朗化,該股見頂回落了。
周永濱也強調,雖然“仙股”的投機風險比整體股市的投資風險要小得多,但是,風險控制手段還是必要的。{page_break}
如何控制“仙股”的風險
控制風險時機
控制風險策略
從投機資金的交易量上
投機資金將“仙股”大幅拉高后會選擇出貨,而出貨就必然會導致成交量的放大;在投資其他個股時需要觀察量能是否放大來決定是否買進,但在參與“仙股”時則要防止量能過度放大,如果“仙股”已經有一定漲幅,而成交量大幅增加時,要立即賣出。
從投機資金的獲利程度上
這需要密切關注“仙股”的移動成本分布情況,觀察獲利盤的大小,當獲利盤迅速增多,要選擇賣出。
從投機資金的操作時間上
投機資金對“仙股”的參與都是立足于短線,立足于“仙股”的投機價值和上漲的想象空間。這個時間過程往往很短,當“仙股”的上漲時間過長時,要逐步減輕籌碼?
操作“仙股”時的保護性措施這是至關重要的,要在操作前預先設置止損計劃和具體標準,并且做好止損的心理準備,嚴格控制投機風險。
“仙股”的發展
從國際成熟市場的發展歷史來看,“仙股”時代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這是因為“仙股”時代事實上是對傳統股價體系的顛覆,更是對股市本來面目的還原。對于一個新興市場來說,股價從普遍高估到價值回歸這個過程是一條必由之路。因為最初的時候股票還屬于稀缺資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股票就逐漸成了一種正常的、甚至是過剩的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邊緣化公司,從而導致“仙股”時代的出現。
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可以發現,歷史上其實早已出現過“仙股”品種,1993年3月22日,深圳B股市場的華發B報收于0.75元,成為第一家跌破1元關口個股而成為“仙股”。此后,一些喪失主板交易資格的ST股轉往三板后,也會迅速立地成“仙”。但是,在滬深A股市場中,股票成“仙”的歷史是從去年末才剛剛開始的。2004年12月30日早盤,*ST達曼(資訊 行情 論壇)成為滬深兩市主板市場中第一只跌破面值的“仙股”,并從此開創了低價股的“仙股”時代。就在*ST達曼成仙的第二天,*ST猴王也緊隨其后的成“仙”了。此后,*ST吉紙、*ST龍科、*ST英教、*ST中川、*ST數碼、*ST哈慈、*ST大菲、*ST廣夏、*ST龍滌等個股紛紛加入“仙股”行列。
今年以來仙股數量迅速增加,由于滬深股市正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隨著市場環境與投資理念的轉變,股市的兩極分化現象將日益嚴重,未來還將有更多的ST股淪落為仙股,這是滬深股市開始成熟的一個表現。
經過多次的試水,周永濱總結的經驗是,“仙股”的投機價值優于其投資價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