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調查:中國制造提前遭遇用工荒
企業提供的工資待遇和工人心中的理想水平差距太大,導致工人頻繁換工作或回家鄉另謀出路
編者按:年關,突然成了中國企業難以渡過的“關”。今年的年關無比特殊,員工,因為人民幣持續升值將企業僅有的利潤壓榨殆盡。這些都是中國制造早晚要面對的難題,但是真的來了,又顯得無比殘酷。
廣州晶華光學公司眼下非常缺工——這家用工量一般保持在1000人的光學光電儀器企業春節前想再招50名普通工人,可是始終無法找到。
“不是工資的問題。出多少錢都不行,大家寧愿回家,都不愿在春節前進工廠。”晶華光學副總經理黃河說。這家企業工人的月薪水平已經超過3000元,在同行業中也算較高的。
無獨有偶。在廣州中心城區一家全國性大型連鎖火鍋店里,湖南籍女服務員劉華玉正在收拾桌面,動作幅度很大,碗碟被摔得砰砰作響。一位客人打趣問她:不怕被老板“炒魷魚”嗎?她回答說,我還不想干呢,就怕他不敢炒,現在缺工缺得厲害。
這位女服務員不肯透露自己的工資水平,但她說,“遠遠不止2000元。”
缺工,缺工,往年都是春節后才讓企業頭疼的事情,今年提前而至。
缺工問題提前到來
元旦期間,記者在廣州市永和開發區走訪,發現這里比平時冷清不少。記者路過8處建筑工地,其中只有一處在施工。
“一些人擔心寒潮加劇買不到票,加上春節又比往年相對提前一些,今年的‘用工荒’提前出現了。”飛鷹職介所的羅老板告訴記者。“亞運停工時回去的工人大多沒回來,節前一個月用工形勢更為緊張,我們現在是拿著單子找不到人。”
建筑業在“用工荒”中很“受傷”,同屬勞動密集型的餐飲業、服裝業等行業也是“難兄難弟”。在東莞市虎門鎮服裝企業集中的鎮口工業大路,幾乎所有服裝企業門口都貼著招工啟事。記者看到,一家企業的車間,七八十個工位只有二十名工人。在廣州市白云區西槎路,九成小餐館門口張貼著招聘廣告。
浙江省紹興市雖然現在還沒有出現缺工的現象,但是企業已經在為春節后發愁了。
作為亞洲最大的紡織面料生產和交易中心,紹興市每年需要100萬名來自外地的農民工。不過今年紹興向偏遠貧窮的內地勞動力輸出大省招工時,卻第一次遭到了官方的拒絕。
“這是歷史性頭一遭,”紹興市就業管理局副局長張浩說,“以前都是他們求著我們去招人,現在卻不歡迎我們了。”
張浩說,就業管理局每年都會要求企業上報用工需求,然后統一向四川、重慶這些地方的就業管理部門提供招工信息,由對方組織工人,多年來民工輸出地和輸入地都把對接勞工作為政府為企業和老百姓的一項服務。
令紹興市就業管理局更為不安的是,四川等地就業管理部門還派人來長三角地區看望本省農民工。“名為看望,其實是來動員,目的是勸說外來務工人員能回去就業,因為當地也開始缺人。”張浩說。
“當然愿不愿意回去還是看打工者,說到底其實就是工資待遇的博弈。”張浩說。
2010年,紹興市勞動保障部門做過一次抽樣調查,75%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期望每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包吃包住、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紹興大部分企業還不能達到這種要求。”張浩說。
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企業主也開始擔心春節過后,有多少員工會回來。義烏市就業管理局長黃允龍認為,關鍵在于企業提供的工資待遇和工人心中的理想水平差距太大,導致工人頻繁換工作或回家鄉另謀出路。
老板挖空心思留人
“一個月少拿個四五百塊錢,我寧愿回老家,因為除去各種花銷,最后剩下來的都差不多,”在杭州火車站,江西人劉向東明確表示明年不會再出來打工,“除非能賺到三四萬一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在廣州市白云區南粵人才市場,在企業展位前挑選崗位的湖南小伙黃彪表示,并不急于找到工作:“現在老家附近開了很多新廠,找工作比以前容易多了,我只是想來廣州看看有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麥德華介紹,他剛去公司的工程隊摸了一下底,春節后,至多也只能保證80%的工人回來。
為了留住員工,工資之外,企業想出來五花八門的辦法。臺州市路橋區歐路莎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年第一個工作日,董事長率領公司中高層領導在大門口90度鞠躬迎接一線員工上班。
為了讓工人感受到溫暖,愿意回來,1月10日,春運售票才開始,東莞市長安鎮和弦服裝廠行政部負責人王建平就開始忙著為員工訂票:“現在訂票也很困難,但是一定要買到,訂不到的話到時高價票也要買。”
幫助員工買春運車票,已成為珠三角不少企業留人的“手段”。據廣鐵集團統計,截至1月9日,已有3540家企業預訂了65萬張春運團體車票,其中節前59萬張,節后湖南地區返程票6萬張。
“2011年春節將至,熱烈歡迎你們偕配偶、鄉親摯友春節前后來公司就業!”1月中旬,廣東佛山一家上市企業早早打出了如此“溫情脈脈”的招聘廣告,稱要“大量招聘30—45歲(夫妻)生產工、單身農民工(女性為主)”。
“熱烈歡迎協同配偶、鄉親摯友來就業”似乎已成為企業的共同口號。“現在很多企業都給介紹費,獎勵員工介紹親人和老鄉來工作。現在也有企業委托我過年時回去拉一個‘老鄉團’過來,不過我現在信心不足。”飛鷹職介所羅老板說。
今年形勢特殊
記者調查發現,招工難現象已成為常態,而且還在向年初、年中等各個時段“蔓延”,這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是一種長期的挑戰。
企業普遍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復雜的,而后危機時代國際需求逐步回暖、訂單形勢進入“多變期”是一個主要因素。黃河說,以晶華公司為例,這家以德國和美國為主要出口對象的企業冬季原本一直是生產淡季,企業按計劃在去年11月底開始放假、減員,但是訂單卻一反常態,12月后仍持續不斷,這就打破了企業的用工節奏,導致缺工。
“進入后危機時代,受到匯率變化、原材料價格變動、歐洲市場整體受債務危機沖擊等影響,國外訂單越來越多的向短單、急單轉變,考慮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我們又不敢‘囤積’人手,所以招工就顯得特別難。”黃河說。
廣大農民工就業觀念的根本變化,是造成珠三角企業“用工荒”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據不少企業反映,由于農民工選擇增多、觀念轉變,很多農民工開始向二線城市流動,雖然收入沒有大城市高,但是離家近,生活質量較高,這使得中國勞資市場從過去企業挑選員工的“單向時代”逐步轉變為企業和員工彼此挑選的“雙向時代”。
企業表示,由于遭遇到特殊的生產和用工形勢,擔心今年春節結束后,外來務工人員大省的廣東會遭遇新一輪的“用工荒”。“即使我們企業的工資水平相對較高,也做好了招工不足的準備。”黃河說。
新一輪“漲薪潮”
而更讓企業擔心的也是解決用工荒最為實質性的辦法,是工人工資新一輪的“上漲潮”。
黃河說,他預計春節后工資至少要再提高一成。
在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舉行的廣交會上,記者走訪的大多數企業也都認為今年春節后招工工資漲幅會在10%左右。廣州一家港資大型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這家有著近6000名工人的企業去年一線生產員工薪資普遍漲幅在15%左右,預計今年會再漲8%到10%。
“不漲行嗎?現在菜價、油價都在漲,房價也在漲,難道只有工資不漲?”劉華玉說,“我現在要是肯介紹同鄉來這里打工,飯店還要給我介紹費呢。”
不過,不斷上漲的工資也讓很多企業難以支撐。浙江諸暨是世界上最大的襪子生產基地,其生產的襪子占了全球的五分之四。諸暨鑫潤襪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駱放說,他理解工人們提高待遇的想法,但是像紡織企業的利潤已經在盈虧邊緣,漲工資的空間幾乎沒有。
“2010年外貿形勢很好,訂單比上年多了30%,卻沒賺到錢,棉紗價格漲一倍、人民幣升值3%多,哪有利潤給員工漲工資?”駱放說。
浙江步人襪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秀美說,現在企業對員工只能多發“精神福利和情感福利”,加工資的空間已經很小。為了增進與員工感情,她的辦法是每月親自組織企業員工聚餐、到KTV唱歌。
而不少苦撐的企業則萌生了退意。“先撐住這個月,實在不行就把工廠搬回四川老家做了,成本要低得多。”廣州騰飛制衣廠老板陳波無奈地說。
不進則退。廣東商學院教授武一認為,不只是招工難,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低、議價能力弱,天然處于競爭弱勢地位。對企業來說,要么轉型升級,增加機器代替人工,提高品牌附加值,要么往中西部轉移,但是轉移的難度也挺大。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這也是倒逼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有關部門既要關注勞動力流失和斷檔問題,也出臺措施引導好企業轉型升級。”武一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