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拋出“平衡論” 否認“氣荒說”
今年國內天然氣需求依然強勁,到底是否會出現“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胡衛平近日“逆勢”回應稱,預計全國基本不會出現去年的“氣荒”。
支持胡衛平“緊平衡”判斷的原因是,通過擴大進口規模和加大國內開采力度,今年國內天然氣總供應量同比將增長200多億立方米。“我認為今年不會出現往年那樣缺氣和斷氣的現象,”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在城市中出現的燃氣供應緊張根源在于供不應求、用氣結構和城市的整體規劃、銜接不通暢。”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為了在10年內徹底緩解天然氣使用需求,包括放開管道建設第三方準入在內的 《天然氣基本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條例》將在明年完成編制。
觀點交鋒:會否氣荒?
去年冬,一場席卷全國的 “氣荒”令各方對今冬的天然氣使用情況 “精神緊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產氣大省內蒙古調查發現,內蒙古的部分加氣站已出現排隊4~5小時等候加氣的情況。一場再度席卷全國的氣荒在各方的預期下似乎呈不可避免之勢。
中石油規劃總院管道所副所長楊建紅在日前召開的2010中國石油市場年會上表示,由于地下儲氣庫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調峰需要,中部地區和西南地區的氣荒至少在兩年內仍難避免。
受制于大型天然氣項目3年的建設周期,目前除了西氣東輸一線天然氣已正常運營以外,我國引進的天然氣尚沒有完成從 “簽訂供氣合同”到“送至居民家里”的過渡。
對于楊建紅所指天然氣 “技術性”氣荒,胡衛平表示到2012年之前,我國天然氣是“緊平衡”狀態。但有了去年的經驗,國家能源局在加大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增量安排的基礎上,今年早些時候就以采購液化天然氣現貨的方式進行準備。在今年冬季,這一增量將進入到西氣東輸一線投入“輸氣大軍”。因此,胡衛平判斷,今冬天然氣在“緊平衡”狀態下可以保證供應。
據悉,今年中海油海外進口LNG總量高達1000萬噸,折合130億立方米。加上自有海上氣田的產量,天然氣總供應量達到227億立方米,比去年大增54%,將滿足國內天然氣兩成需求。{page_break}
天然氣管理條例明年完成編制
從年初到年末,控制通脹預期一直是國家發改委工作的著力點。同樣,對天然氣供氣緊張的預期也需要控制。
息旺能源此前預計,今年第4季度國內月均供氣缺口將達到2.57億立方米,即日均857萬立方米。
盡管今冬已有柴油荒在前,但胡衛平仍認為,國家能源局能夠控制天然氣預期。按照能源局規劃,中海油已經采購的液化天然氣將由上海中轉,通過西氣東輸的管道氣置換到內地需要的地方作為臨時的應急補充。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告訴記者,由于長期以來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沒得到足夠重視,因此我國天然氣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天然氣輸配管網不夠完善,進口和國產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等各種資源并未得到良好調配利用,致使供應格局相對混亂。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天然氣供應處于“單氣源、單管道、無地庫”現狀。在運輸市場,天然氣管道運輸行業的自然壟斷特性和目前的政府準入制度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屏障。今年8月,為落實新“國36條”,中石油率先向民間資本開放天然氣管道建設與經營。據能源局內部人士證實,放開管道建設第三方準入的《天然氣基本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條例》將在明年完成編制。
此外,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胡衛平還表示,兩個關于天然氣的專項規劃——《全國天然氣管網布局及“十二五”發展規劃》、《液化天然氣“十二五”專項規劃》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編制。與此同時,目前能源局正在著手編制《天然氣儲備和調峰能力的建設》的十年規劃,在已廢棄的氣田建儲氣庫和部分用氣城市籌建儲氣設備供調峰使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