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間價首破6.63 央行或用“組合拳”抑通脹
11月11日,美元中間價首次突破6.63,報6.6242,較上日大漲208個基點,而在過去三日里已累計上漲338個基點,漲幅0.5%。
"人民幣近期升值比較快一個是由于國際上的壓力,尤其是G20峰會召開,要降降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表示,"另外一個原因是美國的量化寬松令國內通脹壓力和資產泡沫風險加大,升值和上調準備金率一樣,都是為了相對緊縮貨幣,降低上述風險。"
央行緊縮貨幣的決心從當日公開市場操作亦可見一斑。
央行當日發行100億元三年期央票和150億元三個月期央票,同時進行400億元正回購操作,本周凈回籠300億元,這還不包括本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可凍結的3000億-4000億元資金。同時,在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9日上行5個基點后,三年和三個月期央票發行利率11日亦分別上行15個和4個基點。
即期和遠期匯率均飆漲
兩天之內,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連破6.65和6.63兩個歷史關口,11日盤中進一步破6.62.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一次創下新高是在10月15日,當日報6.6497,為首次破6.65,但此后開始回落,并在10月28日觸及6.6986的低點。進入11月后,人民幣匯率又走出跌勢,開始新一輪上漲過程,僅在11月8日有小幅調整。同時,美元指數在前期大跌后,自11月5日開始反彈,歐元、英鎊、日元等主要非美貨幣均下跌,唯獨人民幣上漲。
"人民幣中間價最近開得這么高,我們也覺得比較奇怪,因為據我們觀察,之前都是如果非美貨幣對美元上漲較多,人民幣也會升得多一些,但最近實際上非美貨幣如歐元在跌,人民幣反而在漲,這有點反常。"一外資銀行外匯交易員說。
他表示,盡管開盤后美元兌人民幣市場交易的價格在中間價之上,但之后回落至中間價下方,"市場已經開始消化央行的信息,因此下午在朝著人民幣升值更深的方向在走。"
對于美元的反彈,上述交易員認為這只是技術上的調整。"美元基本面基本沒有變化,只是上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好一點而已。美元應該只是調整,可能會持續一到兩周。"他還指出,實際上近期人民幣兌外幣遠期市場較即期市場變動更大。報價顯示,1年期人民幣遠期的升水幅度一度超過1800點,為近期少見,顯示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外管局最近的通知對銀行之前所做的人民幣對外幣遠期交易做出新的規定,意味著商業銀行目前持有遠期頭寸風險較大,對銀行在遠期市場的報價有比較大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遠期價格顯示出來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比通知出來前要更大。"該交易員表示。
央行"組合拳"抑通脹?
人民幣即期和遠期匯率雙雙飆漲的同時,央行亦在通過各種手段收緊流動性。
黃益平認為,這表明央行正在使用"緊縮貨幣+匯率升值+外匯管制"的組合手段,以降低國內通脹和資產泡沫風險。"在現有的政策框架內,這三個結合在一起是最佳組合。貨幣緊縮不一定是加息,在我國可以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對沖力度,同樣都是緊縮。"
11月11日公布的10月CPI同比上漲4.4%,創下25個月新高,顯示國內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此前一天,央行已經宣布從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次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亦并未減輕回籠力度,而是再次回籠650億元資金。
在央行加大力度收緊流動性的同時,再次加息的傳言亦甚囂塵上。對此黃益平表示,盡管緊縮貨幣并不就等于加息,但CPI達到4.4%意味著負利率加劇,"加息的壓力還是有"。
他同時表示,人民幣應該進一步升值,"盡管升值對降低通脹的直接影響不一定有多大,但不升值相當于匯率持續被壓低,而貨幣有升值壓力的話,不是名義匯率升,就是通過通脹來升,加上資金流入的壓力很大,如果一直頂著不升值,外匯市場干預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在加息和升值可能增加對"熱錢"吸引力的同時,包括黃益平在內的多位學者都建議在短期內加強資本管制,盡量減少"熱錢"流入。"熱錢基本上通過經常項目渠道進來,對這種資金應該加強查處。另外對短期資本流入也可以設一些限制,比如對短期資本征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