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丨邁入長壽時代新常態
文 / 劉美琳
“長壽時代”正在成為未來人類社會的新常態。探究人口特征和演變邏輯可以發現,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口激增、平衡、衰退的變化,人類的社會經濟組織也將進行調整、轉型和重建。也正因此,如何激發長壽時代下的經濟潛力,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
正如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在《長壽時代》中所言,“長壽時代的一個主要痛點是,超預期的壽命延長將對個人的養老、健康和財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社會缺少化解這種壓力的理想辦法。”在這本書中,陳東升根據自己經營泰康保險的經驗并借鑒國外考察成果,研究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企業商業模式關系,對傳統人口老齡化理論進行系統性更新,最終提出了一套化解上述壓力的“泰康方案”。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也可以視作泰康保險集團營建“大健康產業”的歷史記錄和經驗總結。
不同于“老齡社會”,“長壽時代”的提法凸顯出陳東升作為企業家的積極思考,呈現出一種新的適應性世界觀。與伴隨老齡化而來的憂慮相反,《長壽時代》的寫作基調倡導理性、客觀地接受老齡化,并將老齡人口占比提高視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在陳東升看來,當今人類正面臨三個時代大變局。第一個是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大變局,第二個是以科技進步和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發展目標帶來的文明形式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大變局,第三個是長壽時代帶來的人類作為一個物種自身的大變局。其中,長壽時代的大變局將成為未來30年、50年人類面對的最大挑戰,需要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
從個體視角而言,長壽時代也帶來了“生命尺度的改變”,過去20歲是年輕人,40歲中年人,60歲老人。而長壽時代的今天,30歲是年輕人,60歲是中年人,80歲才是老年人。由此,衡量人類壽命長短的尺度將發生根本變化,傳統的人生三段論—— 學習、工作、退休將被改寫,三者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壽命持續延長也令人們不得不面對新的就業、健康和財務挑戰,需要重新規劃和安排生命的全過程。這一新常態之下,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結構都將做出相應調整。
隨著老年人占比上升,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長壽經濟也將逐漸形成。文中指出,長壽時代中最激烈的矛盾點是人們需要解決長壽與健康兩方面的籌資問題和服務問題,因此為此提供解決方案的經濟形態將成為長壽經濟下的主流。屆時,老年人將不僅僅是需求者(消費者),也將主動參與社會生產過程,扮演生產者的角色。數據時代與技術進步則有助于進一步挖掘潛在的老年人力資本價值,而這一過程也將創造出由老年人主導的“第三次人口紅利”。正如書中提到,“長壽時代的來臨正在賦予老年人新的社會角色,還將改變工業時代以來的生產組織方式,激發長壽經濟的更多可能性?!?/p>
進一步講,迎接長壽時代,需要個人、政府、企業做出準備,共同迎接變革的來臨。對于個人和家庭而言,健康和財富的積累、教育資本積累等都更為重要。對于企業而言,最核心的是要抓住消費群體,根據其需求的變化來制定戰略、布局產業、調整產品,最終構建生態化的產品體系,滿足長壽時代客戶的多樣化要求。對于政府而言,養老、醫療的供給側政策、為養老行業制定促進創新的產業政策、加強適老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將成為發力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