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勢同行,“碳”夢未來 | 2024內蒙古碳纖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包頭市舉行
聚力高質量發展,追逐碳纖維夢想。6月6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包頭市人民政府主辦,包頭市九原區人民政府、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承辦的“2024內蒙古碳纖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包頭市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中國工程院院士鄒汝平,包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海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副會長呂佳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侯曦,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冶金建材工業處劉景春,包頭市九原區委書記劉俊義,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徐樑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副院長楊愛軍,威海光威集團董事長陳亮,光威復材董事長、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釗鈞,以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領導、行業協會、碳纖維產業鏈客戶代表、新聞媒體等100余人參加了活動。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呂佳濱主持。
▲杜善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致辭說,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各領域,已成為國家科技與裝備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他由衷盛贊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項目形成了絲束柔性和產品柔性。希望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拓寬復合材料應用場景,有效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斷提升中國復合材料的國際話語權。
▲陳新偉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在致辭時表示,碳纖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新材料,是先進復合材料最重要的增強體之一。目前我國碳纖維行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適應形勢需求變化,著力提升碳纖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光威復材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完整的碳纖維研發生產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連續多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起到了碳纖維行業引領示范作用。
▲劉海泉
包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海泉介紹了碳纖維產業在包頭發展的優勢和潛能,希望匯聚業界力量,共同推動內蒙古乃至全國碳纖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包頭將以此次會議為新起點,全力推進碳纖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各項工作,希望與更多碳纖維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攜手發展、合作共贏。
會上,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徐樑華,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董事長叢宗杰,航天科工六院副院長楊愛軍,中車成型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副部長茍凱等分別就碳纖維的技術發展歷程及技術展望、光威碳纖維產品及產業鏈發展、碳纖維在航天及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等內容作了專題報告。
會前,與會代表先到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實地調研,參觀公司展廳、碳化1號車間,并參加了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儀式。
光威復材董事長、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釗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內蒙古光威碳纖維項目是基于公司的整體戰略規劃和集團自身需求,在產能規劃上秉持“量需而供、保證自用”的原則。
盧釗鈞介紹,當前光威復材的戰略是全產業鏈發展,希望做強而不僅是做大。在此過程中,光威復材將重點開展兩項工作,一是觀察市場趨勢,及時調整公司產品結構;二是瞄準高端民用(如C919大飛機)、低空經濟、氫能源等高端應用領域布局市場。“堅定往產業鏈下游走,堅定做好高端復材。”盧釗鈞強調。
從黃海之濱到草原鋼城,內蒙古光威碳纖維一期項目的順利投產是光威復材“兩高一低”戰略布局的進一步深化,有利于企業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充分發揮其碳纖維全產業鏈優勢,打造出更加穩定、強大、精細的業務供給內核,為碳纖維市場提供更多高品質、高性能、價格優的相關產品。此外,在提升產品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同時,該公司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讓綠色發展理念充分融入到生產線全過程,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
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是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包頭市投建的致力于高性能碳纖維研發與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21億元, 一期年產高性能碳纖維4000噸,主要生產高性能和低成本兼具、滿足民用工業領域的碳纖維產品。
產品情況
內蒙古光威碳纖主要產品型號有:GT300-48K、GT700S-12K/24K/36K/48K、GT700QM-24K、GT800S-12K/24K/36K、GT1000-12K/24K、GT40J-6K/12K、GT40S-6K/12K等碳纖維,并已取得出口經營許可,可滿足壓力容器、碳碳復材、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眾多領域客戶的需求。
裝備自主
內蒙古光威碳纖的原絲和碳化生產線均由威海光威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研發制造,實現了原絲卷繞機、氧化爐、低溫碳化爐、高溫碳化爐、碳絲卷繞機等核心裝備完全自主保障。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目前已實現聚合、蒸餾、原絲、碳化全線開車,生產線已穩定運行150天以上,產品合格率98%。
(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