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國際:受寒潮沖擊 固守香港如何挽救?
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公司,巔峰時期的門店數量達到287間,所售產品基本囊括了市面上的護膚品、香水、化妝、護發等日化品牌,主要通過平行進口、全權代理和本地供應品牌的購買渠道。
2019-2020年初,香港零售業遭到前所未有的寒潮,并接二連三的沖擊香港,作為香港本地傳統零售商—莎莎國際,因外部事件步入泥陷,股價到了近十年的低點。香港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零售業零售額的臨時估計數值為4312億港元,同比下降11.1%,其中藥物及化妝品下跌13.2%。
門店國際化是莎莎過去給資本市場勾勒的一副壯觀的藍圖。在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中國大陸都能看到莎莎的身影。
面對武漢疫情席卷全國,1月25日-31日,香港本店客消費冷淡,內地訪港旅客按年下跌85.5%,導致莎莎香港及澳門門店零售銷售分別下跌77.9%、73.4%。2020年1月訪港內地旅客僅為320萬人次,同比下降53%,1月底深圳往來香港口岸基本關閉,高鐵動車、旅游大巴也暫停運。2月雖尚未結束,但口岸短期開放幾乎不可能,口岸何時開放是個未知數,而開放內地口岸到報復性消費也需要一段時間。
為對莎莎國際公司“自救”,挽救公司窘迫的經濟局面,其全體執行董事自動減薪75%三個月,關閉部門香港門店,裁員及無薪休假,促銷去庫存等十八般武藝統統都擺上臺面。截止2018財年,莎莎全年人工薪酬支出約11.7億港元,由于香港地區銷售額銳減,公司難以承受這龐大費用支出,若要維持人員數量不變,單靠政府援助是遠遠不夠的。
高分紅在以往是莎莎國際的一大特點,2006-2018年累計現金分紅為63.79億港元,平均分紅率達到95.92%,近年派息比率甚至超過百分百。截止2020年2月14日,莎莎國際收盤價為1.50港元/股,過去股價曾底至1.3港元/股,創近十年的新低。
遲遲未能打開龐大內地市場的莎莎國際無奈只能依靠港澳市場,而港澳市場又取決于內地訪港澳旅客以及人民幣浮動匯率,受種種事件干擾,目前穩定性不足,有著不可預測的周期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