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瀾之家新年廣告引發爭議 被指扭曲年輕人價值觀
深圳晚報2019年1月14日訊 春節作為中國人重要的節日,自然也是各大品牌必爭的戰場,距離春節還有半個多月,各種廣告已經接連上演。與往年一樣,今年不少品牌都走起煽情的路線。然而,這其中不乏一些有爭議的營銷案例,在刺激大眾消費的同時,也有宣傳過度消費之嫌。
近日,值春節來臨之際,男裝品牌“海瀾之家”打出了這樣一則春節廣告語:“為夢去遠方,也為愛回故鄉,衣錦而歸,才是新年的模樣,過年回家,逛海瀾之家。”廣告語乍一看似乎沒什么問題,是目前流行的溫情路線,但因內容有利用春節回家,綁架消費者、扭曲年輕人的價值觀之嫌,引來爭議。
有網友表示,誰不愿意衣錦還鄉,但不衣錦還鄉,就不能回家過年了嗎?
深圳晚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社會各界人士,從各個角度對此廣告語是否合理進行了探討。
來深建設者
闔家團圓比什么都好
在很多市民心里春節過年回家不是為了“衣錦還鄉”,而是為了家人團聚,享受親情。
市民楊先生剛來深圳工作不久,在外打拼的辛苦讓他格外想家,他認為回家就是和家人分享團聚的喜悅,共享家人美好時光,而這些都不應該因為一些外在的事物而困擾。網友米朵莉表示親人只盼著人回來,比什么都好。高女士的女兒在北京工作,高女士只希望女兒早早回家,而這比商家所謂“衣錦還鄉”一切都重要。
深圳作家
社會價值觀需改變
作家南兆旭在朋友圈發了海瀾之家的新年廣告,同時表達了他對此類廣告語的質疑:“難道不衣錦還鄉,就不能回家,就沒臉過年?”他認為,現在社會中成功學大行其道,造成了一些不良風氣,是非常不好的價值觀引導。
傳播學者
廣告應考慮不同受眾
暨南大學人文學院講師、日本國立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博士劉岱安表示,這則廣告出現爭議是因為它背后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劉岱安認為“衣錦還鄉”本是一件好事,”衣錦”是一種形式感,說明人們重視回家這件事情。但是“強迫消費”這個意見出現,同樣也是要引起重視并積極回應。
劉岱安從傳播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廣告商傳播此類語言,可能需要考慮不同人群的情感,考慮得更細致一些,更柔軟一些,可能更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我覺得應該強調的是這個部分。”
律師
廣告語盡管不違法
廣告用力過度易引反感
廣東華商(龍崗)律師事務所律師蘇述超表示,從字面上看,海瀾之家這則廣告詞中“衣錦而歸”四字所傳達的理念為過新年要穿得好一點,符合傳統習俗,體現了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他認為這則廣告詞不違反廣告法第三條、第四條、第九條等規定。此外,他表示,消費者應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
盡管親情、團圓是春節永恒的主題,但廣而告之還需慎重,用力過度容易變得尷尬,如何抓住用戶并用新奇有趣的形式展現,而不是令人反感,從而產生對品牌的抵觸心理,是品牌需要思考的事。
來源:深圳晚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