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用蠶絲材料做出可降解“人造骨”
近日
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樊威教授團隊
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
以“Silk-fabric reinforced silk for artificial bones”為題的
研究性論文
論文指出
本次研究最大的成果是
利用成本低廉的蠶絲材料做出
昂貴人造骨
據了解,金屬及合金是目前骨外科手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材料,相比較于陶瓷和聚合物來說,其機械性能高和耐腐蝕性能強。美中不足的是,金屬與合金(~110 GPa)人造骨和人體骨(3~20 GPa)之間的彈性模量相差較大,從而會發生應力屏蔽效應,對骨骼結構造成壓力,進而導致金屬植入物的松動和最終失效。此外,金屬植入物可能會引起機體免疫反應而增加感染風險并減緩傷口愈合,而且其植入體內后難以降解,通常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取出。
全蠶絲基人造骨的制備及形貌
蠶絲作為一種天然的蛋白質高分子材料,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加工性和低廉的成本,廣泛應用于外科縫合線、人造皮膚、肌肉、血管、骨骼等生物醫學領域。
全蠶絲基人造骨的體內生物相容性
針對目前骨外科手術中應用金屬與合金(~110 GPa)人造骨和人體骨(3~20 GPa)之間的問題,樊威教授團隊聯合清華大學張瑩瑩教授團隊巧妙地利用了蠶絲(Silk II結構)與絲素(Silk I結構)之間結晶度的差異,將脫膠蠶絲織物與再生絲素熱壓制備了一種絲素自增強復合材料(SFS)。SFS通過調整增強體結構與基體的比例,可以定制其力學性能和密度,以適應人體不同部位骨植入的要求。更重要的是,SFS具有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和提高成骨細胞活性的能力,并且可隨著骨愈合在體內逐漸降解,無需二次手術切除,避免了患者的二次疼痛,節省了醫療費用。
SFS具有取代傳統金屬或陶瓷植入物的巨大潛力。該團隊相關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陜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與西安市中心醫院項目的支持。樊威教授團隊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登上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來源:西安發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