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峰機械:唯創新致恒久
從一場未能引起太多業內反響卻有著重大意義的勝訴案,到憑產品技術贏得魯泰、聯發、溢達等知名企業的認可,浙江偉峰機械有限公司可謂“低溫燃燒”了很多年,“火”得極其內斂。20多年的發展之路,行走于跌宕起伏之間,偉峰機械悟出了生存的真諦——唯創新致恒久。
在偉峰機械四季度的生產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訂單,用該公司副總經理曹漢坤的話說,這批訂單著實來之不易,其“不易”不僅僅因為這個訂單設備在客戶那里經過了長達數月的嚴苛檢驗,更因為這個訂單是偉峰機械經歷了與國外某知名老牌企業的PK后才拿下的,意義也自然不同以往。
創新增值
可喜的新品貢獻率
“目前,已有9臺WF-50C精密絡筒機發往魯泰,這批訂單還在陸續生產、交貨中。”曹漢坤指著幾臺正在裝配中的設備介紹道,“這款產品是偉峰機械2019年推出的重磅產品,融入了很多創新技術,在單位時間內,這款設備能較常規設備提高30%的產能,且大幅減少了后期使用中易損件的需求,對于客戶而言,就意味著使用成本的降低和生產效率、產品品質的有效提升。”曹漢坤對于這款設備信心十足。
交談中,記者觀察到曹漢坤的信心并非僅因這款新設備,更在于偉峰機械對創新的認知和踐行。
2019年行業企業普遍都感受到了市場環境的惡劣,能夠滿負荷生產的企業并不多。“今年,偉峰機械的銷售收入同比也是有所減少的。”曹漢坤坦言,“不過,并不悲觀,因為我們今年的新產品貢獻率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就拿偉峰機械的新型精密倒筒機來說,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額已較其2018年全年銷售額增長了30%,而且這不是我們新品的唯一亮點。”曹漢坤說。
惡劣的市場環境不可避免,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關鍵是有沒有能力找到走出困境的出口。很顯然,偉峰機械已經找到了這個“出口”,他們相信創新的價值,并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著創新的能量,因此,他們獲得的不只是新品,還包括越來越多的優秀客戶青睞。
理念轉變
從老朋友到新客戶
作為偉峰機械的銷售負責人,曹漢坤在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市場擴展方法,經年的積累,贏得了不少客戶,也服務了無數企業,但若說讓他感觸最深的,卻是一個海外客戶從朋友到合作伙伴的轉變。
“這個國外企業我認識了很多年,并不是一舉進入偉峰客戶群體的企業,不是他們沒有需求,因為他們在陸續買歐洲設備,直到我們的一款新產品出來,他被打動了。”曹漢坤不無感慨地說,供需之間的合作需要用心的服務,需要感情的交流,但對于任何一個客戶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始終都是可以帶給他們更高收益的產品。“這也是偉峰機械看重創新的緣由,我相信,創新是企業從這個時代贏得紅利的唯一出路。”
在這樣的思路下,偉峰機械便更加關注產品技術的創新,從單機智能化,到個性化產品生產,緊緊圍繞客戶需求尋找創新方向。目前,偉峰機械的產品品類已經積累得非常多:包覆紗機、空包機、精密倒筒機、精密絡絲機、加彈空包一體機??且每類設備都會有系列產品推出。“這幾年,我在客戶訂單上做的備注越來越多,從設備的微創新到新型號的誕生,包括全自動精密絡筒機、加彈空包一體機等設備在內,偉峰機械很多新產品的誕生都植根于客戶需求。”曹漢坤表示,正是多元化、差別化的需求驅動了偉峰產品技術的不斷提升。
談及客戶需求,曹漢坤說:“以前,跟客戶談訂單幾乎都是唯價格論,但現在更多客戶都將品質放在首位,關心設備本身的性能和長期使用價值。這樣的理性決策,對于企業和行業而言都是好事。”曹漢坤欣喜于客戶的這一轉變,這讓企業的創新變得更有依托。
凝練核心
讓企業發展可持續
目前,偉峰機械的客戶群體已經越來越大,遍布國內外眾多紡織重地:印度、越南、印尼、巴西、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阿根廷,乃至意大利、葡萄牙等,與很多國際一流紡織企業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全球化的市場探索中,偉峰機械看到了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性。
“如今,每家企業都在談創新,都在尋找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這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偉峰機械也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曹漢坤說,這一核心競爭力的根基就在于產品技術。
如眾所見,中國紡機業擁有著非常好的創新環境,一方面,背靠著舉世無雙的中國紡織產業,可以在龐大的應用市場中挖掘創新方向;另一方面,則能在快速提升的中國制造技術平臺上融合更多技術資源提升紡機技術水平。“偉峰機械的創新模式是開放性的,鎖定創新方向后,會與相應的優勢資源進行對接,站在成熟的技術平臺上提升自身的技術。比如在自動化方面,與和利時、匯川等相關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推動企業的技術提升。此外,依托企業自身的制造實力,從材料研究到加工工藝創新,為企業設備打造出了不少獨到的優勢。比如,為實現超喂羅拉質輕、不易變形,我們在加工工藝方面的潛心研究;為使摩擦輥耐磨性得到提升,我們在噴涂工藝上的深入探索;為了簡化設備控制機構,在結構方面的創新以及新型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等等,這些入微的研究與創新無不為偉峰機械的設備遞增優勢。”曹漢坤說。
創新無止境,曹漢坤相信,企業只有以創新為動力才能締造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唯有依靠創新,才能有機會借力時代機遇,布局“一帶一路”市場,迎戰全球化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