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集團遭遇拐點 上半年業績凈利錄得虧損
近五年來,潮流品牌已經從邊緣走向中心,成為最賺錢的生意。曾被認為是潮流文化紅利最大的受益者I.T集團卻意外遭遇拐點,業績持續震蕩。
近日,香港多品牌零售商I.T發布財報顯示,對比截至去年8月31日為止六個月的凈利潤,董事會預計集團在今年8月31日止的六個月內將錄得凈虧損。
I.T集團董事會表示,由于促銷打折、減少庫存等原因導致部分市場毛利率及盈利能力下降。根據綜合管理賬目及最近的業績作出的初步評估,截至今年8月31日的上半財年將會出現虧損,但集團財務狀況依然穩健。
值得一提的是,I.T集團的業績在本財年第一季度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按理來說,I.T集團會成為市場趨勢變化的直接受益者,賺得盆滿缽滿,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黃金時代并未如期而至。從業績表現來看,新的市場環境下使I.T集團開始“暴露軟肋”。
I.T集團于2002年進入內地市場,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當時除香港以外的首家旗艦店,被視為內地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據了解,I.T集團旗下業務主要分為“大I.T”和“小i.t”兩條線,“大I.T”主要發售亞歷山大·王、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產品,“小i.t”則主打STYLENANDA、izzue等面向年輕人的日韓潮牌,目前在全國30多個一二線城市擁有超過500家直營零售店。
為了慶祝品牌成立30周年,I.T集團于去年年底與多位設計師進行合作,推出了超過150個聯名系列單品,合作對象包括亞歷山大·麥昆、亞歷山大·王、湯姆·布朗和Acne Studios等當紅潮牌。此舉引起了年輕消費者的極大興趣。
但隨著“國潮”的熱度不斷升溫,如今時尚潮流賽道愈發擁擠,I.T集團雖提早布局,積累深厚,仍難以防御不斷涌現的新對手。
近年來,李寧、太平鳥等國產品牌紛紛向潮流服飾轉型,并走上國際T臺。年青一代也已不再盲目追隨國際潮牌,國產潮牌同樣滿足了他們對個性化服飾的需求。不可否認,國產品牌已經開始擠壓I.T集團的生存空間。
同時,數字化轉型挑戰仍是零售業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I.T集團也難以躲避時代的沖擊。過去幾年,在同行紛紛發力線上業務時,I.T集團卻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舊業務改造上,其中重要一步是重新調整香港和內地市場策略。在業界看來,I.T集團在數字化時代的電商布局顯然已晚了一步。
鑒于內地零售環境的高度數字化,I.T集團近年來加大了對電商業務的投資力度,包括聘請專業的數字化人才、進一步擴張線上市場份額以及著力推進產品的設計開發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7日,I.T集團的“大I.T”正式入駐天貓并開設了I.T服飾旗艦店,除此之外,集團還開設了i.t官方旗艦店。此外,搭載于微信平臺的小程序也已啟動。
但正如I.T集團中國區CEO、老佛爺常務董事陳惠軍所說,集團雖然入駐天貓已經七年,但是更多精力仍放在線下,從去年開始,集團才開始認真運營“雙11”活動。
業內普遍認為,面對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局面,I.T集團要想重回巔峰,既要加大對數字化的投入,又要通過制造新鮮感來奪回潮流話語權。
來源:中國商網 作者:陳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