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觀察:利空因素發酵 紗線翻身困難
進入7月下旬,棉花期貨、ICE期貨均止跌上漲,部分棉商小幅調高新疆棉現貨報價,但棉紡市場仍較冷清。通過與山東、河南及河北等地紡織企業聯系了解到,企業普遍表示棉紗提漲困難,訂單壓力仍然較大。
近些年,實體經濟不好的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酵一次,今年更加密集,服裝關店潮席卷全球。根據美國一項數據顯示,截至7月,今年美國已有7062家零售業門店關閉,預計全年關閉的門店數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2萬家。
河南鄭州、河北石家莊等地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商品同質化嚴重,在模仿之風盛行的競爭環境之下,服裝產品的壽命愈發短暫。今年7月,各地倒閉的大型批發商、服裝廠、實體店都正在遭遇新一波關店潮。
另據港口貿易商介紹,外紗的沖擊也愈演愈烈。今年6月份以來,中國主港物流區、保稅區紗滿為患,庫存量多數時間都在10萬噸以上。截至7月下旬,更是達到了12萬噸的歷史高位。加之進口紗與國產紗價差逐漸收窄,目前國內中型紡企C32S中配紗報價21700-21900元/噸(國儲棉配棉占比50%以上),而港口C32高配包漂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紗報價也多在21800-22000元/噸。相比之下,進口紗品質指標好、染色一致性高,坯布、面料企業首選使用進口紗。
在進口紗沖擊、服裝門店關門潮的重重壓力之下,紡織企業訂單少、庫存高的現狀如烏云籠罩。24日,山東某紡織廠負責人表示,該廠紡紗能力超過17萬錠,但訂單不足產能一半,企業一邊限產,一邊尋找訂單,但庫存仍在不斷上升。據了解,一般年景,紡企庫存不超過15天,今年庫存超過30天的企業比比皆是。高庫存之下,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采購原料更顯吃力。千方百計去庫存成為近期紡企主要目標。
面對偏弱的市場環境,供需矛盾突出,成本面支撐乏力,紡織企業多以執行前期訂單為主,但價格提漲困難,中低支紗線價格利潤不保。雖然近期中美貿易談判釋放利好消息,但對紡織市場影響有限,對于淡季中的紗線產品而言,利空因素占據主導位置,加之市場已十分清楚其談判前景存較大變數,可能短期內紗價仍將維持弱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