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石25年“點石成金”成就世界玻纖冠軍
改革開放40年,創造了一部風云激蕩、波瀾壯闊的中國企業發展史。翻開這一風雨兼程的時代巨著,中國巨石的身影格外璀璨奪目。25年來,從不知名的玻纖小廠成長為跨國大公司,從行業追隨者蝶變為全球風向標,巨石的身份之變,是一個傳奇故事。25年來,從總資產不足6000萬元、年產量不足5000噸,到總資產超240億元、年產能超150萬噸,巨石的崛起之路,是一段壯闊歷程。
“對外堅不可摧,對內熔煉自己”,25年來,巨石不斷攀向科技創新、智能制造、降本增效的高峰,不斷在全球資源配置中搶占先機,成為了全球玻璃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成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弄潮兒,成為了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
“中國巨石的成功故事,為我國企業的改革、創新、管理和走出去均提供了寶貴而鮮活的經驗。”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如此評價巨石“點石成金”的故事。
“點石成金”第一部曲:打基礎
“對外堅不可摧,對內熔煉自己”
玻纖以礦石為原材料,誕生于80年前的美國,因具備耐高溫、耐腐蝕、高強度、絕緣性好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交通運輸、電子電器、建筑建材、節能環保、基礎設施、體育休閑等各個領域,成為替代鋼材、木材、石材等傳統材料的新一代復合材料。
1972年,張毓強和玻纖結緣。這一年,張毓強幾經周折從江西九江扛回一臺拉絲機,于是,瀕臨倒閉的集體企業石門東風布廠開始轉型做玻纖,大膽邁上了一條追趕前沿技術的創業之路。
一路風雨,堅定前行,1989年,作為浙江省首批實施股份制改造的企業,桐鄉振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建立起規范的公司治理體系,為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1993年,在桐鄉經濟開發區成立之際,張毓強掌舵的振石沖出石門,聯合當地四家單位組建合資公司,巨石就此誕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起步。
巨石的起步之路可以說步履維艱,在當時,國內玻纖企業均沿用蘇聯的玻纖生產工藝,通過將礦粉熔煉成玻璃球再拉絲;而歐美采用的技術是礦粉直接拉絲,也就是池窯拉絲生產線,后者生產成本更輕,且產品質量更好。面對歐美的技術封鎖,張毓強決定自己干。于是,五家單位共同出資7500萬元,投資興建年產8000噸池窯拉絲生產線,開啟了自主研發生產線之路。當時,7500萬元的投資,絕對是天文數字。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讓巨石再次陷入困境,險些被外國同行收購。當時,張毓強面前出現了兩種選擇——要么,被來自美國的行業巨頭“吃掉”,但他本人仍可當高管、拿高薪;要么,與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合作上市,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之路。張毓強最終選擇了后者,并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個選擇——“對外堅不可摧,對內熔煉自己。”
1999年,巨石集團與中國建材牽手成立中國巨石,并成功上市,募集了2.1億元資金,解了企業燃眉之急。有了資金,巨石在2000年建成國內最大的年產1.6萬噸無堿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一舉跨入全球玻纖行業第一集團軍的行列。
“點石成金”第二部曲:上水平
“起碼要在技術上比別人領先五年”
如果說,巨石的前十年,致力于打基礎。那么從2004年開始,企業發展的“關鍵詞”,則是上規模、上水平。“科技創新是我們撬起玻纖世界的支點!”巨石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是一個持續創新、全員創新的故事,更是實現技術趕超的馬拉松式奔跑。
25年來,巨石進行了不計其數的技術創新,來應對技術封鎖、追求行業話語權。不論是從土法坩堝改為代鉑爐,還是搞無堿組合爐和中堿池窯拉絲;不論是2000年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1.6萬噸的池窯拉絲生產線,還是此后一次又一次刷新全球最大池窯拉絲生產線的紀錄,巨石逐步建立起了以“自主研發為主、技術引進為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實現了從技術跟隨者到技術引領者的蛻變。
以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推動著巨石不斷攀向行業制高點。2004年,面對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對高性能玻纖的需求迅猛增長,而由于高性能玻璃配方一直由美國大公司壟斷,市場長期未能實現低成本、規模化生產,巨石向這一世界級難題發起了挑戰。
經過長達8年的攻堅,巨石團隊終于成功研發出E6高性能玻璃纖維,這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取得國際專利授權的高性能玻璃纖維配方。創新永無止境。今天,巨石自主研發的E7產品銷量逐年遞增;E8產品實現了在萬噸級池窯上的高效生產,實現了玻璃配方領域對競爭對手的全面超越;E9產品目前正在按計劃研制……創新多點開花。在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巨石的“高性能玻璃纖維低成本大規模生產技術與成套裝備開發”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這項成果在巨石埃及工廠建成示范線,實現了我國玻纖行業首次向國外技術輸出。
“從引進到輸出,這是一種能力。”張毓強認為,這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以“起碼要在技術上比別人領先五年”為引航燈,巨石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了規模、技術“雙領先”。2018年,巨石新增勞氏船級社等產品認證24個,累計獲得產品認證129個;新增專利申請91個,授權46個,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81個,其中發明專利112個;累計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8個,主導制定了其中4個,同時主導制定行業標準5個。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巨石致力于發揮龍頭企業作用,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并提升三廢處理技術,為行業樹立了綠色制造的標桿。
“點石成金”第三部曲:國際化
“勇敢地走出去、堅定地走下去、成功地走回來”
一個月前,中國巨石第二十四屆國際玻纖年會在位于桐鄉的巨石總部隆重召開,匯聚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嘉賓,共商全球復合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之大計。
一年一度主辦國際玻纖年會,是巨石國際化戰略的精彩注腳。巨石的國際化戰略始于1995年,在張毓強“先建市場,后建工廠”理念的指導下,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巨石已建立起完善的全球營銷網絡,尤其是在玻纖消費集中的美國、歐洲等地,巨石早已成為主流供應商。
2012年,巨石正式啟動海外建廠戰略,首選毗鄰歐洲、零關稅、規避反傾銷、勞動力資源豐富、未來本土需求旺盛的埃及。經過6年的艱苦奮斗,巨石在埃及建成3條大型池窯拉絲生產線,礦粉原料、包裝材料等配套項目緊跟到位,一個現代化生產基地拔地而起。這一總投資超6億美元的國際產能項目,是目前中國在埃及實體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工業制造類項目。作為巨石全面實施全球化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項目既填補了整個中東、北非地區玻璃纖維制造業的空白,又對中國玻璃纖維工業的國際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今年8月,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之際,巨石埃及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已全面建成投產。紅海之濱捷報頻傳的同時,巨石之種已經遠播北美。2016年12月,巨石投資3億美元建設的年產8萬噸玻璃纖維生產線項目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里奇蘭縣奠基,并成為里奇蘭縣自1984年以來最大的投資企業。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美國東部時間10月18日14時18分,巨石美國公司年產8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窯爐成功鎖磚。該生產線由巨石自主設計建設,設計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最先進水平。目前,巨石美國公司廠房基建已經完成,設備進入全面安裝階段,人員招聘培訓有序開展。
在玻纖發源地建廠的夢想即將實現,巨石離“三地五洲”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值得關注的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巨石全球化的觸角在不斷延伸。眼下,巨石正加快國外新基地考察,完善全球戰略布局,以滿足未來新興市場對玻纖的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我們將更加勇敢地走出去、堅定地走下去、成功地走回來!”張毓強表示。
“點石成金”第四部曲:智能化
“未來五年,再造一個巨石”
傳統制造業擁抱互聯網時代,巨石同樣總能領先于他人。2012年以來,巨石智能化發展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都得到了外界肯定,多次獲得工信部評定的示范榮譽。例如,2017年,巨石就被工信部評選為玻璃纖維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雙料示范單位,全國僅十家。
當大多數企業著手“機器換人”“兩化融合”時,勇立潮頭的巨石已經全面布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要定位在行業領先的水平上,要體現在超前的意識上,要體現在綜合競爭水平的提高上,要實現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從而實現全智能。”張毓強如是說。
今年8月,中國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首線年產15萬噸玻璃纖維生產線點火投產,一座全新的玻纖智能制造工廠展現在世人眼前。中國巨石副總裁、巨石集團總裁楊國明在致辭中說:“回顧巨石智能制造戰略推進的歷程,既果斷堅決又困難重重。我們緊緊抓住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興起的有利時機,致力于推動玻纖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轟轟烈烈展開了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四次創業征程。”
據介紹,這條最新的玻纖生產線不僅集成以往先進經驗,更創新應用超大型池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綠色制造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能源利用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產品研制周期,全面提升智能化生產水平,是玻纖行業的智能綠色標桿生產線。
總投資超100億元的中國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預計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涉及建設45萬噸粗紗生產線和18萬噸細紗生產線。建成后,桐鄉生產基地的玻纖粗紗總規模將達到125萬噸,電子布產能10億米,從而實現總部玻纖產能翻番的目標。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在改革開放40年、巨石成立25周年之際,中國巨石已經開啟全新篇章——未來五年,以“創新引領智能制造,為復合材料發展作貢獻”為使命,以“保持全球玻璃纖維工業的領導者”為愿景,以“制造智能化、產銷全球化、管控精準化、發展和諧化”為戰略舉措,巨石將在繼續實施以國際化為重點的第三次創業的同時,重點推進以“智能化”為核心的第四次創業,五年再造一個巨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