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恒逸集團邱建林:專注主業,以“恒逸思維” 創造“恒逸速度”
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邱 建 林
44年春風化雨,44年跨越騰飛。在“惟改革創新者勝”的時代大潮中,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掌門人”邱建林帶領全體恒逸人,勇于改革,善于創新,專注主業,在發展中確立了獨特的“恒逸思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恒逸速度”,在全國化纖同行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滌綸+錦綸”雙產業鏈驅動發展模式,正悄然改變中國化纖市場格局,領跑行業,向著“國際一流的石化產業集團”的企業愿景奮力邁進。
初心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
邱建林出生在蕭山衙前的一戶貧寒家庭,祖祖輩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1976年中學畢業后,剛滿13周歲的他便開始與村里的大人們一起到錢塘江畔的圍墾土地上勞作掙工分。1985年,邱建林創辦了珍珠飾品工藝廠,產品遠銷深圳、珠海,直至港澳等地,規模效益居全省珍珠行業前三名。育蚌產珠的成功,并沒有讓邱建林感到滿足,他心里一直想著干更大的事業。
十一屆三中全會吹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催生了中國經濟的無限生機和活力,轟轟烈烈地啟動了農村改革的進程。198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邱建林從自己極為仰慕和敬重的“杭萬”廠長、后被譽為商界“常青樹”的魯冠球口中,聽到了“天一亮就一萬,奮斗十年添個零”的驚人目標。隨后,他便下定決心選定自己奮斗的領域。
衙前所處的蕭紹地區,自南宋開始就興起了土紡土織業。1986年,衙前附近的柯橋建起了棚屋式輕紡市場,帶動了周邊紡織行業的快速發展。經過反復思考,邱建林最終選擇了紡織行業,決定在紡織這個領域干出點名堂來。“1988年,我購置了14臺織布機,辦起了蕭山工藝布廠。沒想到,一晃就在紡織行業摸爬滾打了整整30個年頭!” 如今,邱建林說起自己的起步,還是感慨萬千。
1989年2月,邱建林接手全鎮虧損最嚴重的鎮辦企業——衙前絲綢化纖布廠。“嚴肅廠紀廠規、加強內部管理和公開選拔管理干部”,邱建林的“三把火”使得該廠次年就活了起來,全廠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創利100多萬元,成了全鎮效益最好的企業。
1991年8月,組織決定將他調任另一家瀕臨倒閉的鎮辦小廠——蕭山色織廠擔任廠長。“蕭山色織廠的前身是1974年創建的衙前公社針織廠,我接手時總資產只有260萬元,其中有200萬元的銀行賬務,年銷售收入還不到1000萬元。在200多名職工中,60%以上職工小學以下學歷,有些甚至是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邱建林說這是他接手時整個廠的真實家底。
“我一年到頭,難得有幾餐飯與家人一起吃,難得有幾夜睡過安穩覺!”艱苦創業幾乎是每一個企業家的人生底色,對于邱建林來說也不例外。他撲下身子,發揚“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在狠抓現場管理的同時,緊跟市場潮流,擴大有效生產,當年年底一舉摘掉了“虧損帽”。
這次臨危受命,邱建林又變身“拼命三郎”,改寫了蕭山色織廠的歷史,也成就了他人生的巨大轉折。
“既然選擇了實業,就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就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強、做精主業。”面對一股股房地產、礦產資源和金融投資開放的投資熱潮,邱建林不趕“時髦”,耐住寂寞,繼續在化纖這個傳統行業打拼,也由此奠定了“恒逸思維”的基礎。
“要做大、做強、做精主業,必須打響恒逸品牌。”作為國內早期擁有“品牌意識”的企業家之一,邱建林在1993年就為自己的企業明確了品牌個性定位,選用“恒逸”作為企業的品牌和公司的名稱,寓意“持續走在別人的前面”。
1994年10月18日,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企業合作機制由聯營性質改成股份制。集團公司的組建為恒逸插上了起飛的翅膀,使恒逸進入了跳躍式發展的高增長期。1995年,恒逸集團完成工業產值3.95億元、銷售收入3.75億元,實現利潤近2000萬元,比3年前增長了5倍多。
1996年10月,蕭山市出臺《關于今年第四季度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整體推進企業轉制的工作意見》,加快企業轉制步伐,將恒逸集團列為首批轉制企業進行評估。這一年,恒逸集團制定的第一個五年發展戰略規劃正式發布,確立了縱向一體化往上游發展的戰略。1997年上半年,恒逸集團成功轉制,蛻變為民營企業,以邱建林為代表的經營團隊擁有了企業絕大多數的股份。通過企業轉制,恒逸集團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16字方針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以現代企業制度的架構正式登上市場經濟舞臺。
受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多數行業進入蕭條時期。為在蕭條時期保持和鞏固既有優勢,考慮到印染業務缺乏核心競爭力,邱建林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把尚能維持盈利的印染公司停業轉產。
“放棄一塊業務并不丟面子,企業不思進取,發展不了,納不了稅,才是真正沒面子的事!”邱建林說,放棄盈利的業務是因為不符合恒逸發展的大戰略,放棄是為了集中更多的精力做好化纖。1998年7月,邱建林費勁口舌,終于統一了董事會成員的思想,作出了壯士斷腕般的抉擇。
“我是農民,我又不是農民。中國的鄉鎮企業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一定要突破‘小農’框框,不能目光短淺、圈子狹小,只有超越自己,才能發展自己。”卸下印染的包袱,邱建林帶領他的團隊集中精力、發揮優勢,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向產業鏈中上游挺進的縱向一體化發展道路,矢志在化纖行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奮進的源泉——“超越自我的卓越追求”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多年來,我時刻關注著化纖產業鏈上下游的各種信息,并潛心研究積極尋求新的市場空間。”隨著加入WTO步伐日益臨近,國家逐步放寬了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條件。1999年,邱建林捕捉到了一個進發聚酯行業的切入點,與中學同學項興富——興惠化纖董事長一拍即合,決定摒棄“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狹隘觀念,變競爭者為合作者,合資上馬聚酯熔體直紡項目,此舉成為恒逸發展史上里程碑事件之一。
“從長遠和全局來說,在執行與細節之上,有個更重要的東西決定著企業的命運與前途,那就是戰略。”邱建林的獨到眼光和前瞻性思維,讓“恒逸思維”“恒逸速度”和“恒逸情懷”清晰地展現在恒逸發展的畫卷上。
2001年,恒逸人眾志成城,克服了建設過程中的一道道艱難險阻,在全國民營企業中率先成功涉足聚酯熔體直紡項目,僅用了19個月零18天的時間,寫下了一個在國內同類工程建設中速度最快的“神話”,為恒逸集團第二個五年發展戰略規劃開好了頭、起好了步。這一年,恒逸集團產銷首次突破10億元,所形成的經驗被作為企業典型在央視《新聞聯播》欄目播出。
此后,在蕭山吹響工業“沖千億”嘹亮號角的鼓舞下,恒逸人乘勢而上,快馬加鞭,只爭朝夕,敢叫日月換新天,先后分三期建成了年聚合能力達60萬噸的生產線,從而積極影響了聚酯行業的產業格局,全國先后有50多家企業進入聚酯行業,國內聚酯產能大大提高,一改中國多年來聚酯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
“在聚酯項目取得成功后,我將下一步目標鎖定在聚酯的上游原料PTA上。”在多年的創業道路上,邱建林一直將“超越自我,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秉承“永不止步,締造輝煌”的恒逸精神,樹立起“為明天而辛勤播種”的奮斗理念。圍繞“集中精力、發揮優勢,擴大主業規模,向產業鏈的中上游挺進”的戰略部署,他又先后分步剝離了織造業務。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邱建林就多次出國訪問國際知名PTA供應商,充分籌備進入該領域的各項準備工作。2002年10月,恒逸集團與榮盛集團攜手共建的全國第一個全民營PTA項目——逸盛石化PTA項目選址寧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22個月的艱苦奮戰,逸盛石化PTA一期項目于2005年3月建成投產,并在投產一周后即達到滿負荷運行,產能、質量、消耗在同行業中均居領先水平,創造了世界PTA項目建設和開車史上工期最短的紀錄。
2006年,恒逸集團步入第三個五年發展戰略規劃時期,確立了以“鞏固、突出和提升主營業務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為戰略方針,立足蕭山總部,不斷開疆拓土,做大、做強PTA和聚酯產業。
“每一次山重水復,每一次峰回路轉,我都始終保持著勇爭上游的拼搏精神,時刻不忘肩負振興紡織產業的歷史使命,感受著挑戰自我的無比幸福。”寧波PTA項目獲得巨大成功后,為響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建設海南洋浦國家經濟開發區”號召,邱建林北上大連,投資建設大連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南下海南洋浦,設立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而今,寧波、大連和海南三個項目PTA產能合計達1350萬噸,占據全球規模首位,擁有了絕對的PTA定價“話語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迅速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作為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大行業中的一家企業,邱建林堅守主業,堅持“量入為出、有保有壓”的原則,對既定項目分出輕重緩急,以提高投資的有效性。隨著中國政府陸續出臺“擴內需、促增長”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恒逸集團危中抓機,逆勢而上先后在杭州臨江工業園區投資籌建差別化纖維和己內酰胺兩大項目,進一步做大總部經濟。2011年6月,恒逸集團旗下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整體資產上市,成為當今中國PTA產能規模最大、PET產品類別最完整、產業鏈最具一體化的民營石化上市公司。
在聚酯和PTA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國有企業“老大哥”中石化對恒逸這個民營企業“小弟弟”的關注和青睞。隨著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中石化巴陵分公司與恒逸石化股份公司于2011年各按50%比例聯合組建的浙江巴陵恒逸己內酰胺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中石化與民營企業在己內酰胺領域合作成立的首個合資項目。由此,恒逸集團在國內同行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滌綸+錦綸”雙產業鏈驅動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快,如何參與國際競爭成為了邱建林思考的另一個問題,一個更具國際意義與戰略價值的產業版圖正在悄然醞釀。“在國際競爭中,必須進一步提升產品檔次,優化產品結構,實現自主研發和創新,最終提升恒逸品牌價值。”在恒逸集團國際化布局中,邱建林認為必須在做精“面包”的同時,著力降低“面包”的生產成本,從而拉開與原料價格的差距,才能保證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建百年長青基業,立世界名企之林”,新的壯志又在心中升起。2014年,邱建林將國際化版圖第一面旗幟插上了文萊大摩拉島,首期預算投資34.45億美元在文萊大摩拉島建設千萬噸級煉油化工項目,是中國民營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也是文萊建國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受到中、文兩國領導人的充分肯定。2013年,中國向世界發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恒逸文萊煉化項目被列入首批“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
“文萊項目不僅代表恒逸品牌,更代表中國石化工業的品牌,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每次親臨項目現場,邱建林都要求并鼓勵全體參與項目建設者充分發揮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緊緊圍繞“2018年底完成中交”目標,確保高質量地完成項目建設,為中國石化工業增光添彩。文萊項目建成投產之際,恒逸集團將全面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切實解決原料來源的瓶頸問題,為中國乃至世界能源化工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改革開放給了我們這一代創業者以機會,創新創業就像人生的征程。” 回顧恒逸集團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嬗變歷程,可謂是中國民營企業孕育、發展與壯大的一個縮影。從當初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昂首走向國際大舞臺,在恒逸集團向化纖產業鏈上游拓展的“破冰”之旅中,邱建林始終保持著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帶領全體恒逸人堅定信心,艱苦奮斗,創新發展,服務社會。
“因為信仰,因為敬畏,因為謙卑,所以永遠在路上。”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步伐,承載著對歷史、對社會和對自身的責任,恒逸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著信心。帶著最初的夢想、激情和體驗,邱建林深信他和他的恒逸集團能夠走得更遠,也必將走得更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