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頭“鏖戰”大尺寸硅片 產業格局加速洗牌
近期,各大光伏巨頭企業相繼發布組件新品。光伏行業的尺寸之爭,也隨之愈演愈烈。
近些年來,基于大尺寸硅片的高功率組件成為光伏行業的創新趨勢。經過一番演變后,眼下的光伏尺寸之爭已經升級為“182mm”和“210mm”之間的“論戰”。“國內光伏行業硅片尺寸標準一直以來未能得到統一,這在客觀上的確造成了產業鏈制造成本的上升。”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各大廠商激烈爭論大尺寸硅片標準的背后動因之一是為了占據未來5到10年的市場主導權。
6月下旬,由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七家企業聯合發布的M10(182mm×182mm)硅片尺寸標準倡議,將“182mm”和“210mm”的尺寸之爭推向高潮。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盡管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M10聯盟似乎在這場尺寸爭奪戰中先聲奪人,可擁護“210mm”尺寸的企業也不在少數。甚至,M10聯盟的部分成員企業也并未排斥這一尺寸。
誰能一統江湖,目前尚未可知。
“182mm”來勢洶洶
“企業采用的硅片尺寸不統一,造成光伏產業鏈包括硅片、電池到組件以及玻璃等輔材的制造成本上升,并對客戶的產品選擇,光伏系統的安裝,上下游協同等造成較大困擾?!闭劶笆嗵烨鞍l布的M10硅片標準尺寸聯合倡議,隆基股份品牌總經理王英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引用了倡議書中的觀點。
王英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隆基股份基于對現有產業鏈的分析,包括設備、運輸、BOS(光伏平衡系統)成本以及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等方面的測算,發現“182mm”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尺寸。
今年6月29日,隆基股份發布新品組件Hi-Mo 5。這一新品發布的時間距離倡議發出一周左右,被外界視作隆基股份為聯合倡議量身制作的產品。參數顯示,Hi-Mo 5以M10摻鎵硅片打造,組件功率和效率分別為540W、21.1%。
在此之前,M10聯盟成員企業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也先后發布了新產品。其中,晶科能源公布的Tiger Pro系列組件產品,采用了180mm的硅片尺寸,最高功率高達580W。
事實上,目前業內在選擇支持“182mm”還是“210mm”尺寸時,基于現有光伏產業鏈成熟度和產能升級的可行性考慮,成為“站隊”的主要因素。
“(推出)18X尺寸,是因為它功率可觀、運輸可行、成本可控,且應者云集,可以減少行業損耗和成本?!本Э颇茉锤笨偛缅X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182mm”因具備以下幾個優點:第一,版型設計的可行性,上下游包括電池片環節、玻璃背板等輔材、逆變器和支架的匹配、集裝箱運輸、上下料的復雜度、人員安裝的人體工學和安全、安裝和維護的便利性等;第二,組件功率和組件效率,既要遷就包裝尺寸、也要保證高功率,同時減少封裝損失,提高組件有效發電面積,提高能量密度;第三,該規格采納企業越多,規模成本越低,上下游協同性越強。
業內普遍認同的是,大硅片是降低LCOE的必然選擇。但每一次硅片尺寸的變化,都是一場對上下游設備兼容度的考驗。申港證券分析認為,“硅片尺寸的變化,下游電池片與組件均需做成配合調整,目前M6(166mm)、M10(182mm)、M12(210mm)的主要發展方向,對上下游兼容度差異顯著。根據該機構的研究,在硅片拉棒環節,兼容度排序為M6>M10>M12,只有M12需要更換設備;在電池片環節,兼容度M6>M10>M12,M10和M12均需要更換設備;在組件環節,運輸尺寸和功率決定了極限,M10適應性更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目前業內針對“210mm”尺寸的顧忌在于制造成本的投入、產能爬坡緩慢的擔憂等方面。而這些則成為目前“182mm”尺寸的優勢。
王英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現有產線生產條件及組件尺寸約束,“182mm”尺寸是新建產能的最優選擇。他也表達,已有產能“166mm”尺寸更合適,基于“166mm”的Hi-MO 4在明年隆基股份的組件出貨中依然會有70%左右比例。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新產品投入后產能的跟進對隆基股份而言不是問題。根據產能規劃,隆基股份的Hi-Mo 5新產品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產能即可爬升至12GW。而明年一季度,隨著美國地區的量產,其全球總產能將達到13.5GW。
“210mm”不甘示弱
以中環股份、天合光能和東方日升等公司組成的“210mm”尺寸擁躉企業,目前或承受著些許壓力。
由隆基股份發起的M10聯盟來勢洶洶,而更大的問題在于“182mm”尺寸背后產業鏈的成熟度、生產成本更低的優勢,讓部分人對“210mm”尺寸當下的發展并不看好。
然而,前述資深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182mm”尺寸是基于當下產業鏈為適應大硅片趨勢而做出的一項優解,但“210mm”尺寸未來發展的潛力也不容置疑?!皬墓夥a業平價上網的邏輯考慮,硅片尺寸變大所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痹撊耸勘硎?,產品最終面向的是市場需求,而市場不應該只有一種選擇。
“實際上,我們在進行大尺寸硅片選擇時,對各種尺寸都做過不同的嘗試,最終選擇了‘210mm’尺寸。”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測算,“210mm”是可以支撐光伏產業未來系統端性價比達到極致的尺寸。
該負責人坦言,目前,“182mm”尺寸在現有產能上較容易改造,但隨著行業大量新規劃產能的投產,“210mm”尺寸給產業鏈所帶來的效益會愈發顯著。
今年2月份,天合光能發布了“500W+至尊”組件產品,該產品基于“210mm”大尺寸硅片,組件效率同樣達到21%。隨后,3月份,天合光能新組件產品中試線量產,在第二季度正式接單,并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實現量產,年底產能規?;虺^5GW。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主要電池片、組件廠商都對“210mm”尺寸進行了產能規劃。尤其是新增產能方面,不少廠商對“210mm”尺寸實現兼容。這其中,M10聯盟企業成員晶澳科技也計劃投建“210mm”尺寸的新產能。
今年4月份,晶澳科技發布定增方案,擬募資不超過52億元,用于“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該公司表示,上述募投項目將采用行業先進的技術工藝,并將應用邊長為180mm-210mm規格的大硅片。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210mm”尺寸兼容方面,除晶澳科技外,通威股份、協鑫集團、愛旭科技等龍頭都紛紛加入陣營,這使得尺寸之爭撲朔迷離。而各家企業對“210mm”尺寸的“保留”,表明其在這場尺寸之爭中也在尋找一個平衡點。
“光伏市場龐大舊產能的淘汰需要時間醞釀及進行,從2020年到未來2-3年間,市場很可能是呈現2-3種主流尺寸并行的形式。”光伏行業分析機構PV InfoLink調研認為,尺寸的迭代仍是循序漸進,但為了讓持續擴張的新產能、新產品壽命得以延續得更長,中長期尺寸的發展及產線的兼容能力仍是今年各廠家密切討論的議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