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增速50%的LoRa物聯技術,互聯網大廠寄予厚望?
2019年,某家品牌手機廠商曾展示了一種在無信號的狀態下,兩臺同樣型號的手機可以實現文字甚至語音通話的示例,也即“無網絡通信技術”。
雖然這項技術要真正實現會面臨著信息監管等環節的審批問題,可能也未必容易落實。但這背后的技術LoRa卻在這兩年進入了諸多通訊和互聯網大廠的視線,成為大廠們接下來跑馬圈地的重要領域之一。
這是低功率廣域物聯業務的一種技術標準,雖然相比之下另一類標準NB-IoT(窄帶物聯網)或許更為人知,但其實二者在這個領域的規模都是領跑者。
據賽迪智庫此前預計,2017-2023年,LPWAN(低功率廣域網絡)將以超過100%的年復合增長率實現連接數量的高速增長。2019年,NB-IoT和LoRa會在前期大規模的基礎上分別在公共LPWAN網絡和私有LPWAN網絡中繼續領跑整個市場,二者份額之和或達到75%。
不過,相比于NB-IoT領域有包括華為在內的大廠攻堅專利技術,LoRa在國內發展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在于其底層核心技術掌握在半導體廠商Semtech手里,此前國產廠商想要切入這一領域,都得找Semtech獲得IP等授權,因此其國產化能力和進程就備受關注。
近日上海磐啟微電子副總經理楊豐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LoRa技術背后需要射頻和通訊等技術的深度融合,需要一定行業積累。他表示,其公司已具備一定底層自主能力,但一種技術的蓬勃發展,開放依然是核心方式。“把自己做好才更有談判主動權,踏實提升性能和生態構建工作。當然在相關開放生態方面也希望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和支持。”
每年50%增速的LoRa
2016年,中興通訊在蘇州成立了一家名為克拉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并發起中國LoRa應用聯盟(CLAA)。這也拉開了國內在LoRa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大幕。
隨著國際LoRa聯盟組織在2018年相繼迎來阿里、騰訊、聯通、鐵塔等巨頭,LoRa在中國市場的堡壘基本建立了起來。據多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LoRa每年的終端節點連接數以50%-60%的速度增長,其中中國貢獻了一半需求,是全球最大的LoRa市場。
在新冠疫情期間,LoRa技術就充分發揮了其優勢。楊豐林介紹,比如在臨時建設的方艙醫院甚至一些定點治療醫院中,很多場景就啟用了LoRa或者類LoRa的技術方案進行包括信號采集、醫院信號牌的信息交互等。在人流管控方面,LoRa技術也可以幫助加速小區內網關節點的信息交互。
“疫情期間整體LoRa的落地有增長趨勢。”他表示,當然對于原本不是那么急迫的項目,原計劃的施工和落地進程的確會帶來影響。
為什么說在臨時爆發需求的信息交互場景中,LoRa可以快速落地?這其實也是LoRa技術和NB-IoT最大的差別之一。
本質上與網絡建設有關。來自中興通訊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LoRa是工作于免授權頻譜的低功耗廣域無線接入技術,NB-IoT則是工作于授權頻譜并且基于蜂窩技術設計。簡言之,NB-IoT的運轉需要部署在運營商網絡之上,而LoRa是基于自主構建的網絡,可以包括行業專網、企業私有網絡部署形式。
楊豐林進一步分析道,因此相比之下,基于LoRa技術的數據更具私有性,這是尤其大中生態型企業看重的方向,也解釋了為什么阿里、騰訊、聯通等巨頭爭相愿意在此進行突破。正基于非蜂窩網絡,LoRa技術可以在部分極端環境下,通過自主網絡進行信息互通。
他指出,在3G-4G時代,運營商基本主導了無線互聯網的入口。而隨著LoRa在國內生態的成熟,一些企業可以自建無線局域網、設置協議,通過網關可以用傳統網絡的連接方式進行組網。
這讓互聯網企業可以變成移動互聯網的運營商,把控住一部分流量入口,會是未來巨大的機會。“互聯網廠商對場景理解和連接能力上都有自己的優勢,在進一步探索應用方面有很大想象空間。”楊豐林表示。
此外,LoRa會比NB-IoT在低功耗方面有更好的表現。楊豐林分析道,相比之下,基于NB-IoT的協議更具復雜性等原因,其產生的功耗和待機電流會是LoRa技術的十倍左右。但LoRa可以保證更深度的室內網絡覆蓋,“比如在一棟大樓中設置一個網關,信號可以通達所有樓層甚至地下室”。
國產化加速度
既然LoRa有獨特的技術優勢,那么為什么目前國內看起來聲浪更高的是NB-IoT呢?這很大程度跟底層技術的自主性有關,也被行業認為是LoRa在國內拓展的一個“硬傷”。
鑒于技術特性,LoRa早期多在軍方場景使用。此后隨著Semtech通過收并購方式兼顧自身在無線射頻領域的技術積累,其悄然成為了LoRa領域的領頭企業,掌握著豐厚的底層技術,并將場景逐步落地到商業市場中。
由于很早掌握了諸多底層技術積累,后進廠商想在LoRa領域構建自己的底層技術而繞開Semtech的專利壁壘變得很難。在此期間,Semtech牽頭思科、IBM等廠商成立LoRa聯盟,才有了今天不斷擴大的生態圈。
“NB-IoT是公開的底層協議,中國不少廠商比如華為就掌握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專利技術。”楊豐林解釋道,相比之下,芯片或模組企業要基于LoRa技術進行開發和落地,基本都需要Semtech授權IP或者直接采用Semtech的芯片做SIP級芯片開發,這對LoRa產業體系的國產化帶來一定困擾。對此積極的阿里巴巴,也是通過獲得Semtech的IP授權方式得以推進。
國內對LoRa產業的理解還在逐步深入過程中。2019年,國家工信部曾發布52號文對大規模組網進行一系列規范,還特別指出433MHz不屬于中國的ISM(主要覆蓋工業、科學及醫療等)頻段。
這曾一度引發業界對LoRa技術在國內“涼了”的研判,但隨后被推翻。為此,楊豐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在中國,LoRa的頻段是470-510MHZ,所以本就不受影響。“工信部門已經規范了整個LoRa技術目前使用的頻段,這是結合技術指標要求做的,相當于給LoRa技術頒發了許可證。”
“我們認為,讓一項技術的蓬勃發展,開放是核心方式,類似WiFi、藍牙等技術的發展路徑。核心底層不公開,的確容易帶來對產業安全的疑慮。”楊豐林表示,“當然我們無法要求別人,作為底層技術構建的一員,我們只能做好自己。”
據介紹,磐啟微電子目前在類LoRa芯片領域已掌握核心技術,產業化在較快推進。今年會大規模量產非蜂窩廣域網的物理層芯片。“我們做了很多演進,繞開已有的技術專利,這也是行業共同面對的挑戰。其實很多廠商都在對此攻關,相信未來產業會呈現良性發展態勢。”
楊豐林告訴記者,在軟件生態構建方面,實際上阿里、騰訊、科大等都已有相關協議并構建生態。“也希望有更多伙伴一起參與整個技術的構建,盡量推進自主可控的國產化替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