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股比限制正式取消 證券公司競爭格局重塑
4月1日,中國資本市場迎來金融機構對外開放的里程碑。
4月起,證監會將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在此之前,期貨公司外資股比的限制已經取消。
從1995年引入合資券商開始到如今允許獨資的外資機構存在,外資機構參與境內資本市場已經走過了風雨25年,中國資本市場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內外資券商混戰將進入新的階段。
外資控股券商突進
2018年以來在頂層設計層面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尤其是對持牌金融機構的開放持續大步向前。
在此之前,合資券商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為49%,外資無法獲得控股權也導致了很多合資券商遭遇了內外的多重不適,鮮有經營突出的合資券商出現。
破局點發生在2018年,當年證監會頒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合資券商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隨后多家合資券商外資股東以及海外知名金融機構響應。
2019年資本市場對外資開放的腳步再次加快,當年7月,國務院金融委宣布,將原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年。證監會決定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也為外資進入國內券商行業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事實上,根據證監會當時落實政策的安排,證券公司原定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是在2020年12月1日,也就是說此番在4月1日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是對外開放再提速的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證監會主導資本市場開放是多元的,但持牌機構中進展最快的領域僅有券商。在公募基金僅有一家、期貨公司層面都尚未有外資機構成為控股股東的情況下,截至目前已有5家外資控股券商。
其中瑞銀證券為存量合資券商轉化為外資控股券商,也是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而就在上周五(即2020年3月27日)證監會再次批復了兩家由參股轉向控股的券商。摩根士丹利成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公司(下稱“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主要股東、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1%,高盛集團成為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高盛高華”)主要股東、控股股東,持股比例51%。
余下兩家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下稱“野村東方”)則是證監會在2019年初批準新設立的券商,目前兩家新設的外資控股券商均已開業。
除了上述已經獲批的外資控股券商外,根據記者梳理還有3家正在申請,其中一家是由合資提升持股比例轉換為控股的情形,即瑞信方正,新設券商方面還有星展銀行和大和證券兩家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申請材料。
據記者了解,如今境內允許外資全資控股證券公司,一些海外的金融機構對獨資控股的興趣更高。如法興銀行,該機構境內業務的高層在去年底便透露,此前已經找好了設立控股券商的其他股東,但未來允許獨資控股的情況下,法國興業銀行接下來計劃在國內成立一家獨資券商。
借助股東優勢破局
很長一段時間市場討論外資券商入局給境內券商行業帶來沖擊時都提到了潛在的鯰魚效應,但是實際上從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出現至今,合資券商的國內生意一直做得都不是很順利。
2015年前,國內合資券商共有中金、瑞銀證券、高盛高華、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東方花旗、摩根士丹利華鑫、華歐國際、海際大和、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華英證券11家,其中后四家相繼轉變為內資券商。
中原證券分析師鄧淑斌指出:“從業務情況看,除瑞銀證券外,其余合資券商的業務范圍均是單一的投資銀行業務范疇,外資持股比例被限制,且基本是以內資券商的投行子公司形式存在,無法申請開展經紀、資管等業務,這對合資券商的發展造成影響。”
但如今一些市場觀點認為,由控股甚至獨資為節點,外資券商帶來的影響將真正開始沖擊境內資本市場的券商競爭格局。
但外資券商在境內的展業一開始也并非大刀闊斧,結合股東核心優勢是當下外資控股券商的主流方向。目前已經開業的野村東方以及摩根大通證券也均是這樣的風格。
財富管理這一領域是目前外資券商主要的突破陣地,“外資控股券商劣勢亦明顯,受到資本金制約,重資產業務劣勢明顯,短期內缺乏零售渠道,在業務入口環節跟本土券商存在巨大短板。但外資股東在機構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經驗豐富,在衍生品不斷豐富、財富管理漸成經紀業務轉型方向預期下,外資控股券商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財富管理業務部門的人士認為。
野村東方便首先聚焦在了財富管理業務上,野村證券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王仲何在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上指出,野村東方國際現階段主要聚焦于財富管理業務,同時開展機構、資產管理,自營以及研究業務,未來將會逐步在中國擴大業務領域。
而在開業時,野村證券方面也表示,新的財富管理業務本質上與野村在日本及亞洲其他地區所從事的財富管理業務并無本質區別,此次將主要結合中國監管政策規定和中國客戶的產品需求推出。
同時一站式的全球上市服務也是外資券商主打的招牌,基于摩根大通在全球的業務布局,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表示:“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愈發強烈,外資券商有機會成為一站式金融服務提供者。去年,摩根大通是‘滬倫通’計劃下首單GDR(全球存托憑證)即華泰證券 GDR 發行的牽頭主承銷商。未來我們希望繼續加強對國內證券市場的參與,為中國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并購咨詢、融資、公司戰略與上市等多個環節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
而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梁治文也坦率地指出國內券商幾乎“壟斷”了個人投資者的經紀業務,且與買方機構的關系網絡更為牢固,摩根大通證券未來經紀業務將以機構和企業為主。(編輯:張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