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復工”:關鍵步驟受影響拖累進度 監管與市場共搶“失去的時間”
A股開市后的第二周,新冠肺炎感染疫情仍在持續,盡管大部分地區都開始緊張復工,但防控疫情的特殊階段,工作開展始終面臨諸多挑戰。
這其中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便將遭遇不小影響。有市場人士認為,疫情警報尚未大面積解除之前,擬IPO企業、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企業的股權融資進展將會全方位延期。
另一方面,監管層也在和市場各方想方設法克服由疫情帶來的對融資業務開展的不便,將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2019年在證監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影響下,股權融資環境有了極大改善,市場都預計2020年股權融資整體規模會有較大反彈,但目前受疫情影響,股權融資規模反彈存疑。
全方位延后
“部門統籌能夠往前推的項目肯定就優先做,但很多工作的推進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煩,如企業財務數據沒法到位,項目組成員不能出差,甚至有的員工還在返鄉后的自我隔離階段。”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表示。
打開證監會官網也可以發現,IPO發審會和并購重組審核的時間都停留在了1月17日,而何時安排首次新股發審和并購重組審核依舊無法得知。
IPO申報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春節假期結束以來,僅有三家企業在證監會完成了預披露更新,分別是新鄉市瑞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記者在和多位券商投行人士溝通后了解到,目前對股權融資業務造成最直接影響的莫過于兩個核心因素,即審計無法到位拿不到財務數據,以及出差不便,無法現場訪談或盡調。
“現在受疫情影響,很多項目的審計沒法開展,另外很多中介機構到企業是異地,要坐交通工具,在企業也免不了要訪談、開會,這都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從復工這一周的情況來看,先不說疫情嚴重的地區,其他地區短時間也很難恢復此前的工作秩序。另外,即便疫情結束,財務數據和盡調訪談還需要補,這也是時間成本,因此今年所有項目整體進度都要跟著往后延。”一家北京地區國有券商資深保代對記者表示。
基于目前情況的判斷,不少市場人士預期未來3-6個月時間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將直接體現出此次疫情的影響,全年總規模能否超越上年度將要打上問號。
“在證監會持續推動改革的背景下市場各方對2020年股權融資規模反彈的預期很明確,但如今受疫情的影響一級市場整體進度都要向后延遲。由于融資數據有一定的滯后性,規模方面的影響或在二三季度會直接體現出來,也希望監管層可以進一步出臺舉措護航市場的融資。”
監管給予最大便利
根據記者了解,監管層也了解到疫情對眼下融資工作的困難,盡可能出臺政策來對沖疫情對中介機構開展業務帶來的影響。
首先是對各類行政許可,批文以及財務數據的效期給予最大程度的寬限,例如證監會發行部在上周便告知各家機構,對于發行人的反饋意見回復時限、告知函回復時限、財務報表有效期屆滿后終止審查時限等與發行審核相關的時限,以及已核發的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均暫緩計算。
另外,開市至今,仍有一些項目通過了監管的審核在往前快速推進。根據記者了解,這類項目有共同的特點,一是春節前便完成了基礎工作的準備,不用再等待審計進場或者現場訪談結果來準備材料,另外一個特點是監管層盡量不讓審核停擺。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和記者交流時表示,節前有項目剛完成第一輪披露工作,上市公司著急推進相關進展,因為疫情,項目組都擔心工作的進展在監管層反饋這一層面會有放緩,畢竟交易所目前一定程度上也受疫情影響不能正常開工。
對此,記者了解到,交易所也在盡力克服困難推進相關業務。如深交所便將重組方案審查小組會議移至線上,召開重組電話會討論了金宇車城方案,中小板部則通過會議參會人員郵件表達意見方式溝通泰和新材方案,創業板部召開視頻會議討論億通科技方案。
而上述項目,交易所在方案披露后5個交易日內均完成上述重組方案的審查和討論工作,及時形成并向公司反饋審查意見。
除了監管層最大限度給予支持外,券商近期一個重要的話題則是如何在未來能夠更好地把時間搶回來。
前述北京地區國資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領導要求開始梳理手上項目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做一個可執行的排序工作,便于疫情有所緩解后更好推進項目。另外,就是將一些不一定要線下進行的工作轉移到線上來進行,我們近期就在和券商律師商量把近期所有的客戶訪談都放在線上,做好記錄和留痕工作,盡量恢復正的工作秩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