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以前,T恤就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并且開始大聲說話。20世紀30年代,美國隊的運動衫和襯衫上就印有隊員自己的號碼和名字。而美國大學又進了一步,在T恤上加上了學校的徽章。
就這樣,T恤有了圖案和數字的裝飾,不再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了:T恤成了傳播媒介。政治界立刻采用了這種既廉價又容易流傳的傳播媒體,而且他們相信這種效果很有保證。在黨派的大型集會上——比如美國總統競選初選的最后一天——人們按照慣例穿上不同的T恤來表達他們是這個或者那個候選人的支持者,而這些T恤正好和熱鬧的吹奏樂聲、星條旗,還有到處飄動著的印有候選人頭像的招貼很相稱。
1948年,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THOMAN E.是第一個將他的口號”DEW IT WITH DEWEY”印在T恤上的人。雖然最后這沒能給他帶來好運——他被民主黨的HARRY TRUMAN擊敗——但是他的想法正中靶心,之后的總統候選人或多或少都對此舉有所借鑒。隨同徽章一起,T恤找到了他在政治口號宣傳領域中的有利地位。
在隨后一屆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的DWIGHT D. EISENHOWER把他的照片連同那句著名的”I LIKE IKE”一起印到了支持者們的T恤上。1960年.候選人JOHN F.KENNEDY的競選小組索性放棄了復雜的星條旗背景,印上一個更直接更清楚的信息,猶如一記右鉤拳一樣直接命中要害:”KENNEDY當總統.”
1992年在紐約時尚技術協會舉辦的“竟選”展負責人說:“美國的T恤是我們平等、真實和民主的象征。”就在2004年剛剛結束的美國總統大選上,布什和克里除了針鋒相對抨擊對方外,還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T恤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