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部分石獅服裝企業2011年春夏產品訂貨會的謝幕,明年的市場如何、經銷商的信心怎么樣、產品是否好賣,企業老板以及負責具體運營的營銷總監心理多少都有點數,但在生產成本上漲不知底限、網店沖擊幅度成倍加強、品牌缺失難以在短期內塑造、融資渠道不斷狹窄的現實下,石獅鞋服企業的運營與發展遭受極大挑戰。
今年來,作為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生產原料,棉花價格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狂飆,導致今年秋冬服裝市場出現了15%-30%左右的漲幅,靈秀一服裝企業的營銷總監馬先生介紹,按照該公司往年的慣例,每年的訂貨量至少有10%的增量,最高的時候達到18%,但今年,該公司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到5%的增長幅度,可從訂貨會上的情況來看,明年春夏服裝的銷售額能和今年同期持平就算很不錯了。
“本來指望把漲價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可現在看來行不通了。”馬總監在市場調查中發現,消費者購物越來越理性。很多白領一看專賣店服裝銷售的價格,立馬通過手機拍下產品序列號或靠腦袋記住,回家上網淘寶一件,同樣的一款衣服,差價至少在百元以上,幸運的還能發現300元左右的差價,對于眾多務工者而言,他們要的是物美價廉,去專賣店消費價格昂貴的新品可能性很小,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會買價格已經縮水幾成的舊款。這兩類消費者群體一疊加,秋冬服裝市場的走量明顯有限,“更重要的是,石獅男裝整體的品牌缺失。”曾在與狼共舞公司擔任企劃部經理的羅相華深有感觸地說,石獅男裝的品牌理念較之晉江男裝,之間的差距不止一個檔次,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和認同感。在終端銷售市場,石獅男裝的價格和七匹狼、利郎這些晉江上市服裝企業并無明顯差距,一方面,這可以說明石獅男裝努力在步入一線陣容,另一方面,這也足以讓消費者更有決心去購買真正的大牌。
“現在石獅一些鞋服企業似乎進入了一個不良循環時期。”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秘書長汪志芳表示,生產成本上漲—銷售價格上漲—網店沖擊加大—品牌影響力不夠—產品銷量下滑—訂貨量下降—生產收入減少—融資渠道受限—難以再投入產出,這是目前江浙、福建等集聚鞋服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服裝大省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上市之前,服裝企業融資大多數靠銀行貸款,但隨著國家調控不斷、銀行收攏資金步伐加快,本身身處產業調整轉型階段的服裝企業貸款也越發艱難,“這四道坎,如果石獅服裝企業邁不過去,生存之路就會很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