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潮流的稿子里有大串的英文單詞,無論是品牌還是設計師的名字,都希望把它們翻譯成合適的中文,“有多少人看得懂這些英文啊,閱讀起來多不方便!”
想想也是,老外的名字都那么長,有些確實比較難拼,通曉品牌知識的人不用讀清楚就知道是哪個品牌,不熟悉的人一看就跳過了吧?
最近,著名鞋履品牌設計師Jimmy Choo舉辦了一場活動,就是這個Jimmy Choo,媒體翻譯的中文名字叫“周仰杰”,因為他是馬來西亞華人,祖籍廣東梅縣,其父姓周,Choo正是周的粵語拼寫。
Jimmy Choo
不過,看到“周仰杰”,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和“周杰倫”很像。如果設計師叫周仰杰還好,但把鞋履品牌翻譯成這個姓周的中國人名字,感覺還是有些怪怪的。同名品牌在上海恒隆廣場的中文名字就不叫周仰杰,而是叫“紀美舒”。所以,我們寫此類稿子的人或是普通的讀者,應該怎么叫這些品牌的名字呢?如Jimmy Choo到底叫周仰杰還是紀美舒,我也沒搞清楚。
Balenciaga
Balenciaga(巴黎世家)、Chloe(克羅伊)、TIFFANY&CO(蒂芙尼)、Alexander McQueen(亞歷山大·麥昆)等一線品牌或時尚個性品牌,很多消費者讀不出來也記不住這些名字,有些人在講起這些品牌的時候發窘,含里糊涂地蒙混過關。品牌名字就像人的名字一樣,好讀好記才有傳播的價值,對品牌或消費者也方便有利。
Balenciaga的中文名字應該是巴黎世家,香港人翻譯得更文藝一些,叫巴倫夏加,像一個古典派女作家的名字。
Alexander McQueen
而Alexander McQueen的中文名字就比較像一個男人的名字——亞歷山大·麥昆,他是英國時尚圈著名的“壞小子”,被稱作“可怕頑童”和“英國時尚界流氓”,顯然他設計的衣服是比較有個性且富有爭議的,他的設計注重戲劇性和天馬行空的創意,喜歡的人非常喜歡,另一堆人則視為妖異。這個品牌還有一個面向年輕人的副線品牌,簡稱McQ,中文名可以翻譯成“麥蔻”。杭州大廈B座二樓有這個品牌,衣服的款式和價格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
MARC BY MARC JACOBS
即便是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品牌,其中文名也很亂,如GUCCI,是叫古奇、古姿還是古馳呢?我覺得就叫英文名字也不錯,讀音簡單,也不會有歧義。MARC BY MARC JACOBS叫起來就復雜了,中文應該翻譯成“馬克·雅各布斯的馬克”,哈哈,索性可以簡稱MMJ,直接讀英文單詞就可以了,就像DKNY一樣。
Dolce&Gabbana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品牌是Dolce&Gabbana,大家都知道這個品牌是一對曾經的同性戀人名字的組合,一個叫Dolce,一個叫Gabbana,不過翻譯成中文就有點不可理解了,官方翻譯是多喜·佳伴娜,還有一個中文名字“杜嘉班納”,可能是香港人的翻譯。光看這個多喜·佳伴娜,你很難把它同Dolce&Gabbana這個前衛華麗的意大利時裝品牌聯系起來。所以業內有個習慣,把Dolce&Gabbana簡稱為“DG”,和其副牌“D&G”是有區別的哦。
Hermes
Hermes,我們習慣讀“赫墨斯”,但其實可能是錯的,因為這是一個法文單詞,真正的讀音據說應該是【e her miz】,法語里h一般不發音,因此其中文名字“愛馬仕”還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讀不準法語,就直接叫愛馬仕吧。
Louis Vuitton
至于人人皆知的Louis Vuitton有一個通用的中文名字——“路易·威登”,但它的簡稱“LV”比其完整的名字更加方便,也更為中國人所熟悉。
Hugo Boss
還有一個很熟悉的品牌Hugo Boss翻譯成中文應該是“雨果·波士”,不過叫這個名字的人似乎不太多,好像還有人把“Boss”翻譯成中文意思“老板”的,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讀Boss的英文讀音“寶絲”。另一個英國老牌BURBERRY的中文名也沒個統一的,是應該叫巴寶莉還是芭寶莉、博柏麗呢?另外,TOD’S的中文名叫“拓資”,Celine則叫“思琳”,Moschino叫“莫斯奇諾”,ZARA的中文名叫“颯拉”。
Moschino
很有名的山本耀司,其英文拼寫是Yohji Yamamoto(應該是日文名字的英文諧音),該怎么念啊?——由紀·亞馬墨脫?而川久保玲的英文名“Rei Kawakubo”又該怎么念呢,雷·卡瓦庫伯?它的品牌名稱“Comme des Garcons”據說是小男孩的意思,但的確不好念,所幸它們的中文名字早早就傳開了,即使我們念不出那些“既法既日”的單詞,但好歹還是知道誰是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