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式鞋的變型除了在鞋楦的頭式、鞋跟的高度發生改變外,更多的是在鞋幫部件上進行多種的變化。
(一)松緊口后幫舌式鞋的設計
松緊口后幫是最常見的變型設計。在后幫的前端設計一個叫做“小馬頭”的部件,俗稱“鞋臺子”。里外設計直口后幫是為了穿脫方便,改為松緊口后幫是為了增加抱腳的能力。因此在確定口寬O'點時多往后移動了lOmm左右.利用增加前幫長度來提高抱腳能力。此種鞋類可以作為工作鞋穿用。取OO'=20~25mm。相應鞋舌的長度也適當延長,可以取在E點或往前lOmm之間位置。
1.成品圖
如圖1—5—12所示,這是一款松緊口后幫男舌式鞋,鞋口取弧線形,需要找到P'點進行控制。橡筋掩蓋E鞋舌之下,鞋舌比較長,后端有后包跟部件,橫擔較寬,造型顯得很豐滿。
2.結構設計圖
設計的大致要點如下:
(1)在∞線上找到O點,取00 =25mm左右。過O點作VE線的垂線,交于V點,與底口交于H1點。
(2)過V"點作定位取蹺角,使∠V"O'V2=∠VO'V'。
連接出前幫背中線Ao V2,順連出口門輪廓線,得到前幫部件。
(3)取V"E長為鞋舌長度,設計橢圓形鞋舌輪廓線。
(4)以鞋舌長度的中點為基準設計橡筋位置,總長度20~24mm,半側高度15mm。取樣板時在橡筋邊沿加放壓茬8~lOmm。橡筋距鞋舌的后端不少于lOmm,防止外露。
在橡筋的下方開始設計鞋小馬頭。在前端斜向用弧線順延到07,并再延長出一個后幫的壓茬量來。在后端先找到P'點,然后順連出弧形鞋口輪廓線到Q點。作出里外懷的區別。
(5)設計出后包跟部件,后端Q點收進1.5~2mm。
(6)設計橫擔上端高出VE線3mm作平行線,下端距OQ線12mm作平行線,上寬取20mm左右,下端取30mm左右。橫擔上有裝飾條。
最后設計出繃幫量和里外懷的區別,見圖1-5 -13。
制備劃線板的規律不變,它的基本樣板見圖1—5-14。
在設計圖中的后幫已經有了壓茬量,制取樣板時不要再加放壓茬量了。共計有部件七種八件,包括橡筋和裝飾條在內。圖中的虛線為制取開料樣板的加放量。
制取三段式鞋里樣板的技術參數不變,具體要求,見圖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