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長外耳式男鞋的設計
在介紹外耳式鞋的設計特點時,講到了外耳的位移變化產生空隙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在于設計的方法或取板的方法,而在于前幫背中線的位置。拿一條直尺比在楦面前幫背中線上就會明白,當直尺分別比在背中線的V點、V點、V"點時,就會發現直尺與背中線之間的空隙大小是不同的,前幫背中線越長,直尺與楦面之間的空隙就會越大。一般外耳式鞋的前幫背中線,因為要把斷幫線隱藏在鞋耳之下,長度往往都會超過V點,所以空隙會變大,產生的變形機會也就增大。設計三節頭外耳鞋,由于前幫的背中線分成兩段,與楦面很貼近,變形就會減弱。
如果設計長外耳式鞋,后幫鞋耳的加長則會使前幫變短,引起變形的機會也就會大大減少,見下面的長耳鞋的設計舉例。
1.成品圖
如圖1-4-25所示
這是一款具有運動風格的休閑外耳鞋類。鞋耳增長,超過跖趾關節,達到底口AH線的2/3附近。在《腳型•楦型•底部件》一書中已經分析了腳掌的兩個彎折位置,鞋耳取到這個位置,是為了避開腳運動的彎折部位。自H點向前順著背中線方向移動腳長的19. 5%就是小趾端點部位,如果取到18%就避開了小趾彎折點,這個位置大約在底口AH線的2/3附近。
長鞋耳上有8個眼位。為了省料,鞋眼條斷開;斷舌的位置取在Vo點,標注鎖口線規矩點時不用再旋轉,可以直接標注接幫位置;鞋口上包裹泡棉,變得舒適柔軟,鞋的后幫Q點可以提升5mm的高度;鞋的前幫變短,樣板貼楦的程度提高。
長耳式外耳鞋實質上是一種“淺口門”類型的滿幫鞋,發展到現在就演變成運動鞋。
2.結構設計圖
按照外耳式鞋的設計法進行操作,具體步驟如下:
(1)后幫的設計先設計后幫外懷。在底口找到AH線2/3的位置定H'點,在EH'范圍設計鞋眼條部件,只需要在底口上作出里外懷的區別,里懷底日向前3mm,順連出里懷鞋眼條輪廓線,見圖1-4-26。
找到P'點,使Q點提升5mm定Q'點,在E、P'、Q'范圍內設計弧形鞋口,也作出里外懷的區別。
設計后包跟時不用收進2mm,因為泡棉需要一定的厚度容量。泡棉的寬度10~12mm,也是車泡棉線的位置。
后幫的面積比較大,可以作不同的裝飾。
鎖口線的位置在第一個眼位之下15mm左右,不用區分里外懷的高低位置。
(2)前幫的設計 連接V點與,點作背中線AoVo,過Vo點作圓弧形鞋口線,順連到第二個眼位之后,距離鞋眼條上邊沿線15mm定O'點,順連出斷幫線。
作定位取蹺角時往前作圓弧。以O'點為圓心,VoO長為半徑作大圓弧,使得定位取蹺角等于等量代替角:∠VoO'Vo'=∠VO'V'。
連接VoE線為鞋舌背中線。并延長6~7mm,設計出鞋舌的輪廓線,到O'點止。
(3)底口的處理作出底口的繃幫量與里外懷的區別。
(4)制取樣板先制備劃線板,然后再分別制取基本樣板、開料樣板以及鞋里樣板。
如圖1-4-27所示
實線為基本樣板,虛線為開料樣板所加放的加工量。由于包裹泡棉時鞋口采用翻縫工藝,所以鞋口要增加3~4mm的縫合量。
前幫鞋里沒有大的變化,后幫鞋里注意在翻縫量與沖邊量之間有一個剪刀口作為標記,見圖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