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的服裝生命周期可能分兩個層次,因為服裝有季節性,第一個層次定義成商品季的生命周期,基本上是從企劃概念開始,每年會參加一些時裝發布會,了解當前的流行趨勢,從概念開始進行企劃,從概念計劃到面輔料的采購、準備、打樣、設計、生產,最后到了門店。產品生命周期可以分為產品開發生命周期和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就是從開發一直到最后穿到消費者身上,“我們把這個定義成一個商品季的生命周期。”美特斯邦威CIO 閔捷在PTC全球媒體及分析師大會中國站的交流會上表示。另一層次的生命周期是要跳出季的概念,比如美特斯邦威每個季都要生產襯衫,襯衫會分為不同品類,可能在商品原或一個時間范圍都會適用。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來看,可以以商品開發季來驅動生命周期進行管理,通過對歷史品類的分析,可以分析出今年的流行趨勢,所以今年還會繼續開發這一產品,使得產品生命得以延續。
“我們的設計師都是藝術家,是搞創意的,研發人員應用管理系統難免會有抵觸和困難。”閔捷表示。設計人員永遠對成本有最大抵觸,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為理想而工作,是創造一件工藝品,這個是無價的。但是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實現理想,否則公司就倒閉了,這是很矛盾的。在沒有實施PLM之前,設計師也是非常辛苦,不達標的設計一樣會被否決掉,所以為什么一定要不折不撓的觸碰高壓線,為什么不提前被告知危險而盡可能的敬而遠之,這個是系統的作用。
美特斯邦威在國內的設計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基本上是自主的設計,絕對不會抄襲其他產品,當然有些款式我們會模仿,這也是一個學習過程。“我也在思考為什么中國的服裝企業上線PLM的比較少,如果大家只是把PLM定義成純屬的數據庫,那最好還是不要實施PLM。”如果真的想成為百年企業,設計是要有沉淀的,而且要有延續性,不會因為設計師的更換而隨之改變。
美特斯邦威的協作工廠的生產模式還是大批量流水線生產,強調大批量和整個供應鏈的協同。“我們在系統中也會作板型庫,因為我們都是休閑服飾,所以板型變化不會太大,在系統中的板型庫也就是幾十萬,一年大約有1萬款色,再乘以尺碼和板型變化,一年平均在10萬左右。我們更強調工作流,而不是需要簡單的數據庫。”在規劃ERP的時候希望把它和工作流銜接在一起,讓ERP變成一個部門的工具,ERP只是作為一個連接點。所以需求不同,導致選擇產品也會不同,美特斯邦威更側重工作流和協同,特別是協同。所以現在業務部門非常繁忙,這是最大的問題。曾經他們會覺得原有的Excel表格已經很完善了,為什么不能直接導入PLM系統。因為有些數據項是缺失的,和其他部門對接會出現問題,必須要改動。只能不停的用胡蘿卜加大棒,告訴他們辛苦只是這一季,以后只要沿用和復制就可以了。整個商品的物料編碼全部要重新修改,按照新的商品編碼以后,歷史的有些物料也要重新編碼,但是這些工作必須要持續。
目前美特斯邦威才成立了15年,還是個非常年輕的公司,在沒有任何沉淀的情況下,一定要盡可能留住以往成功的東西,然后盡可能把成功的因素加以利用和放大。美特斯邦威有個服飾博物館,囊括了很多歷史的設計,包括中國紅的設計等的元素。“而最近上了PLM系統以后,設計師們也逐漸把中國元素放到基本的素材庫里,當時我感覺非常震撼。中國的服飾文化不是從中山裝才開始的,中國的服飾文化歷史沉淀和所代表的文化價值是非常不同的,中國人有能力做出驕傲的中國服飾。”閔捷表示。
來源:服裝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