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個人代購 中國奢侈品消費是否會減緩?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首席財務官 Jean-Jacques Guiony近日在第三季度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表示,中國加大對代購的打擊力度對整個奢侈品行業來說是好消息,LVMH近年來也一直在除中國外的其它市場做著同樣的事情。
中國將于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新法明確了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個人代購、微商也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依法納稅。市場普遍認為,新頒布的《電子商務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準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野蠻生長的個人代購,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給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
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任何加強執法的目的都可能是在打擊“代購”。中國游客會在回國后出售從海外購買的奢侈品,并從中獲利,比如從韓國“代購”的商品,就可能占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的1.5%。
“韓國代購”是中國最常見的代購之一,代購者從韓國購買奢侈品包袋、美妝產品,再轉手賣給中國消費者。近幾周,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中國海關加強邊境檢查的訊息。
LVMH 集團首席財務官 Jean-Jacques Guiony 此前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證實,由于中國海關在近一段時間內加強了對回國旅客的邊境檢查,集團股價出現下滑。“海關正在打擊那些帶著奢侈品回國的旅客。當他們回到家中時,會以盈利為目的出售一些商品,從而影響了我們在北京或上海的銷售情況。海關之后可能還會更加嚴格?!?/p>
說到代購“產業”,其起步階段大約在2005年。留學生或者是在國外工作的人,回國的時候順便幫親戚朋友帶一些當時的稀罕物件,比如皮包、首飾或者化妝品。
后來,越來越多的境外導游和空姐也聞聲而動加入這一行業,穿梭兩地之間做起了職業代購。他們在國外低價購入商品,加價賣出,以此賺取差價。咨詢公司貝恩的一份報告指出,單單2014 年,奢侈品代購行業規模達到550 億到 750 億元人民幣之間,幾乎是奢侈品牌內地門店銷售額的一半。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個人代購的限制,無疑打擊了愛代購消費者的心。一些酷愛大牌的國人長期享有著代購價的優惠,如今無異于要花費更多的金錢去購買相同的商品,顯然,這是一個讓消費者堵心的事情。
北京白領張小姐對記者表示,限制代購也是一件好的事情。從放心角度來講,代購總是會擔心真假問題,但面對和國內幾千塊錢的價差自己又忍不住想找代購購買。
Guiony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這(打擊代購)并不會阻止真正的中國游客在國外購買奢侈品,而中國消費者也正獲益于逐漸縮小的海內外差價,因此我們能在第三季度報告中看到,許多曾經在香港和澳門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現在開始在中國大陸進行購買。”據其透露,第三季度集團在中國內地的銷售額增幅超過20%,已成為亞洲市場業績的主要增長動力。
“代購從來就不是一件集團歡迎或提倡的事情,我們在店鋪里,尤其是巴黎的店鋪嚴格限制顧客能購買的商品數量,就是為了不在歐洲出現平行市場,”Guiony說,“顯然我們能做的也很有限,但現在中國官方也正和集團往同一個方向努力(打擊平行市場),這對我們是一個好消息。”
對于市場擔心的中國政府打擊代購可能對銷售的影響, Guiony 表示,這已經不是首次出現,對公司基本沒有任何影響。
國泰君安(香港)零售分析師Terry Hong 表示,奢侈品類股通常是受中國消費放緩擔憂情緒中沖擊最大的類別,當市場疲軟時,投資者可能對負面消息反應過度。Terry Hong 亦同意Guiony 的看法,認為中國政府對代購態度的緊松對奢侈品市場并無影響。
但從奢侈品牌自身發展來看,隨著奢侈品數字化發展,手機超級應用(APP)占據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一半以上注意力。時尚KOL(關鍵意見領袖)更是觸及和影響奢侈品消費者的重要的觸點。KOL推薦的時尚潮流單品,成為千禧一代競相追逐的對象。對于大熱單品,國內價格高昂,同時貨源又不充足,很難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代購的出現,恰恰加快了奢侈品銷售的發展,帶動了更多消費人群的出現。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了更加有創意、有想法的產品,增加了銷量。
消費者馬小姐告訴記者,一般當下大熱的奢侈品單品,在國內很難買到。店員早就給VIP客人預留。平時出國機會不多,代購消失,讓自己今后購買渠道很尷尬。
代購的出現也確實為品牌的宣傳做出了努力,奢侈品不再只定位于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成為了奢侈品的潛在客戶。
而國內陸續對代購進行打擊,遏制網購的發展,無疑對奢侈品產業形成了一定不好的影響。作為電商平臺的經營者,奢侈品需要相應做出調整,減少代購假貨傾銷、頻繁走私等現象,除了網絡平臺,相應加大實體店的營銷門路,適應國內網購政策的改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