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營銷:阿迪達斯70歲了 數據化將是側重點
2019年,國際運動品牌阿迪達斯步入了70周歲。70年里,阿迪達斯從一個只有47名員工的工廠發展成為現在擁有超過5.7萬名員工的全球知名體育品牌。
8月9日,阿迪達斯在德國總部巴伐利亞州小鎮黑措根奧拉赫舉行了70周年慶典活動,網球老將Stan Smith和德國足球傳奇人物Philipp Lahm等運動員出席了慶典活動。
此外,于慶典上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卡斯珀·羅斯特德宣布了新辦公大樓建成并投入使用。據介紹,新辦公大樓類似足球場,可容納2000名員工,被譽稱為“體育世界”園區。
卡斯珀·羅斯特德說道:“這里有現代化辦公設施,人性化工作環境的設計和獨一無二的阿迪達斯文化。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會努力讓公司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保持有利位置,在世界市場拓展上獲得可持續的增長。”
目前,阿迪達斯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品牌之一,與耐克并列齊名。
成立于1949年,阿迪達斯旨在為專業運動員提供良好的運動設備,到如今依舊高度關注根據運動員和消費者的特定需求創建高性能的產品。所以阿迪達斯仍為專業運動員裝備的首選品牌,足球、籃球、網球的職業運動員中,阿迪達斯的市場份額常年第一。
借著專業體育的優勢,阿迪達斯在運動的道路走得非常順暢。1990年代初期,阿迪達斯開始將產品以系列來運營,開辟了Originals、Sports Performance兩大系列,分別主打運動休閑及功能性專業運動。而后,阿迪達斯將兩大系列進一步分化為Sports Performance(三道杠)、Originals(三葉草)、neo(圓球型LOGO)三大系列,深耕運動市場的細分領域,促使市場達到了規模更大、利潤更高的效果。
運動的專業性,阿迪達斯開始用科技來表現,相繼推出UltraBOOST、PureBOOST、Alpha-bounce、Predator以及NMD等系列產品,其擁有強大功能性的外還具備了品牌故事,能夠實現直面消費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隨后推出的Flyknit、Boost、Air Max、3D打印鞋在加入科技的同時也更加追求時尚化,引發了運動時尚消費的新熱潮。
其實阿迪達斯在追求技術創新外也時刻緊跟時尚潮流趨勢,在時尚領域加碼吸引更多運動愛好者以及鞋迷。其中1971年,阿迪達斯與網球選手Stan Smith聯名的簽名鞋款Stan Smith成為了當時流行小白鞋的鼻祖,現在也成為了世界各地街頭潮流的標志;1969年,阿迪達斯推出的Superstar系列,成為了年輕人潮流時尚的代表;2015年,與侃爺聯名推出的Yeezy Boost也帶來了強烈的市場反饋,也成為了運動鞋中“潮流”重要推動力。這三款鞋子成為阿迪達斯業績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數據顯示,2016年Superstar的銷售增長了六倍,Stan Smith增長了五倍,2018年財年中阿迪達斯YEEZY的銷售增長600%。
即便營收持續增長,阿迪達斯依舊經歷過頹勢的時期。
與耐克激烈競爭中,阿迪達斯在2014年7月發出了財務預警信號,報告財年里收入實現145.34歐元,僅比2013年增長2%,北美地區收入下降7%,毛利下降1%。
鑒于業績的下降,阿迪達斯便開始改變策略,更加關注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將功能性與潮流時尚結合于一起。其推出的Flyknit、Parley運動鞋等系列重點放在了產品故事及跨界中,吸引著眾多的消費者。此外,阿迪達斯用數字化來實現商業模式的轉變,快速洞察消費熱點,吸取有效元素,全面提升創意及生產能力,還建立了一個數字生態體系,形成“ONE”阿迪達斯,全渠道融合,7×24小時的服務。
數據顯示,阿迪達斯2018年里全球電商渠道業務增長了36%,大中華區超過50%,2018年雙11的銷售超過了八千萬歐元。
阿迪達斯8月8日發布第二財季業績數據顯示,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達到55.1億歐元(約61.53億美元),凈利潤為5.31億歐元(約5.9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其中在亞太地區的收入增幅為8%,其中大中華區銷售額提升14%。
值得注意的是,阿迪達斯在2018財報中提到“速度”一次,未來將更加側重數字渠道、供應鏈以及生產技術的創新。
由于運動市場發射出強烈增長的信號,運動品牌及其他服裝品牌紛紛加碼這個領域,也開始挖掘其細分市場,便加劇了運動領域的競爭,盡管阿迪達斯擁有優越的條件,但別忘了還有耐克相對強勁的對手及彪馬、安德瑪、Lululemon等品牌,這都是潛在的威脅。
來源:中服網 作者:覃金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