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面臨新考驗 細分行業之間差距較大
9月26日,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公衛危機下的大健康產業價值重構”上,21世紀產業研究院發布了《2020中國健康醫療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
21世紀產業研究院再次對大健康產業的300余家上市公司進行健康“掃描”。今年的社會責任相關指標包括經濟效益、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安全、公平競爭、員工薪酬、社會公益、社會責任報告等七項指標。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疫情成了最大變量,為了更客觀評價企業,報告將企業在疫情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納入。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發現,制藥行業雖然優于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其他幾個行業,但某些指標上還是處于較為靠后的位置,且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距也頗為明顯,應當繼續加強社會責任的履行。
實際上,經過了前兩年的轉型與陣痛,2019年至2020年,多項影響中國醫藥產業的重磅政策逐漸走向常態化,疊加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深刻重塑著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經此一“疫”,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已成后疫情時代社會的共識。疫情席卷而來,只有擁有強大的檢測試劑、藥物和疫苗創新研發實力,才能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立于不敗之地。
細分行業之間差距較大
今年的社會責任相關指標包括經濟效益、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安全、公平競爭、員工薪酬、社會公益、社會責任報道等七項指標。其中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安全、是否發布過社會責任報告三項指標相對重要,權重較高,滿分值為20分,其余四項滿分值為10分。七項指標分值總計100分。
從統計結果來看,總分排名前十的企業均為制藥企業,排名第一的江中藥業和排名第三的上海醫藥在社會責任報告方面滿分20分。社會公益方面,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復星醫藥和科倫藥業10分滿分。但排名靠后10家企業中,6家是制藥企業,且國農科技排在樣本庫最末位,表明制藥企業雖在社會責任承擔上有優異的成績,但企業間仍存較大差距。
在社會責任報告方面,制藥企業中有2家企業得分滿分,獲得1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134家,占統計數據的57.5%。醫療服務行業中國藥一致獲得最高分19分,獲得1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36家,占統計數據的61%。醫療器械耗材行業中有9家企業得分18分,但得分1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71家,占統計數據的60.3%。
也就是說,以最高得分(分值一樣則以企業數量為標準)為標準得出的行業排名是制藥企業<醫療服務<醫療器械耗材。而如果以得分10以下的企業占比為標準,則得出的排名是制藥企業<醫療器械耗材<醫療服務。
在社會公益方面,制藥行業中有4家獲得10分滿分,獲得5分以下的企業共有62家,占統計數據的26.6%。醫療服務行業中有2家企業獲得滿分,獲得5分以下的企業共有20家,占統計數據的33.9%。醫療器械耗材行業中有1家企業獲得滿分,得分在5分以下的企業共有30家,占統計數據的24.8%。
在環境保護方面,制藥行業的最高分值為18分(9家),得分為1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60家,占統計數據的25.8%。醫療服務行業的最高分值為16分(1家),得分1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41家,占統計數據的69.5%。醫療器械耗材行業的最高分值為18分(5家),得分在1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60家,占統計數據的49.6%。
在接受行政處罰或嚴重違規方面,制藥行業有3家企業受到行政處罰或警告。醫療服務行業有2家受到過行政處罰或警告。醫療器械耗材行業中有1家企業累計受到2次行政處罰,另有1家企業存在3次違規。
總的來說,制藥行業雖然優于其他幾個行業,但是在某些指標上還是處于較為靠后的位置,且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距也頗為明顯,應當繼續加強社會責任的履行。而其余幾個行業雖然在整體上表現稍遜于制藥行業,但在某些指標上也能處于領先地位,應當繼續保持這一優勢并持續發力排名較為靠后的指標,強化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面臨新考驗
從上述打分情況,中國健康醫療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依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與此同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黑天鵝”。經此一“疫”,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已成后疫情時代社會的共識。疫情席卷而來,只有擁有強大的檢測試劑、藥物和疫苗創新研發實力,才能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立于不敗之地。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在致辭中表示,疫情肆虐下,全社會都在重新思考“健康的價值”,全民主動健康管理意識空前提高,大健康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給大健康產業帶來了許多新變化,將成為大健康產業下半場的重要發力點。
不過,中國大健康產業目前還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當中,國家宏觀政策變動則成為近年來影響產業發展的最大變量。
今年醫改新政出臺依舊密集且重磅。從國家藥監局今年第1號文件《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到《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和《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從帶量采購走向常態化到醫保目錄的動態調整,無不標志著未來企業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開放,但競爭也更激烈。
這對還處于行業轉型和結構調整陣痛之中的企業來說,未來如何更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將是更大的考驗。今年的疫情當中,大健康行業企業整體表現搶眼,不僅踴躍捐款捐物,還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優勢,積極支持社會和國家抗擊疫情,充分展現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企業社會責任(CSR),代表著企業在經營主業、管理企業、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肩負起對員工、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節約資源等。
是否能夠固定、堅持、坦誠地對待這些問題,每年對公眾發布報告同時進行自檢,是衡量一家企業是否能夠健康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一家企業能否走得更加長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一直在倡導和呼吁,履行社會責任是醫療健康企業必須堅守的底線。秉持這樣的觀點,2020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評選,將社會責任列為最重要的評價指標。“陽光”獎不僅客觀公正地評選出在產品創新、經濟效益和市場表現上取得成就的企業及個人,更要挖掘和表彰在公益事業上、在堅守職業道德上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21世紀經濟報道大力倡導和推動踐行“社會責任”要成為每個大健康行業參與者的職業起跑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