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汽車產銷止跌回升:新能源市場重新洗牌
車市終于迎來市場反彈, 但自主品牌面臨考驗,新能源汽車尚未走出低谷。
已經連續下滑了21個月的中國車市,終于盼來市場反彈。
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公布月度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實現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增長2.3%和4.4%。這是中國汽車銷量,自2018年7月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業內對于4月市場的恢復早有預期。一方面,一季度因疫情被抑制的汽車消費,逐漸釋放。另一方面,去年4月由于部分地區提前切換國六排放標準導致市場基數較低。
目前來看,4月車市的復蘇得益于商用車的強勢反彈。今年4月,商用車銷量同比大幅增長31.3%至51.4萬輛,單月產銷量創歷史新高。乘用車方面,盡管4月產銷降幅收窄,當月實現產銷158.7萬輛和153.6萬輛,同比下降4.6%和2.6%。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銷量來自于原計劃二三月購車人群的延遲消費。疫情對居民收入預期的影響,購買力的下降,會對私家車市場帶來多大的沖擊,仍然難以判斷。
“4月份存在明顯的‘報復性消費’,特別是批發端存在一個補庫存的情況。我們覺得五、六月份市場仍然會持續有一定的反彈。但是反彈的力度很難判定,需要進一步的觀察?!?月11日,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于全年汽車市場的走勢,中汽協也給出了最新的預測:樂觀估計,如果國內及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國汽車銷量全年將下滑15%;悲觀估計,如果海外疫情繼續蔓延,全年汽車銷量將下滑25%。
中汽協稱,做出以上預測主要出于三個原因:疫情導致國內相關產業受阻,從業人員收入下降,進而影響汽車消費;國外疫情影響中國外向型經濟,導致國內相關從業群體收入受損,進而影響汽車消費;海外疫情持續,導致中國汽車出口受阻。
擺在車企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市場的逐漸好轉能否彌合一季度的缺口?
盡管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新冠疫情對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帶來的改變,已經逐漸顯現。為了穩住市場份額,不同車企大力開展降價促銷活動,價格戰越發激烈。市場更加趨向于頭部企業,自主品牌面臨著更大的市場考驗。
市場逐步恢復,企業分化加劇
隨著國內抗擊疫情的形勢逐漸好轉,整車企業生產經營已基本恢復,產量已達到去年同期水平。中汽協表示,截至5月11日,調研統計的23家整車企業中共計204個生產基地,除上汽在新疆的工廠未復工,其他均已復工。
汽車總體市場逐步恢復,一方面得益于防疫形勢的向好和相關促消費政策推動;另一方面則是受企業補庫存的拉動,截至目前,行業企業庫存水平基本正常。
5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北京、成都、蘇州等多地的汽車經銷商了解到,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好轉。
“4月份以來,來店里看車的顧客明顯增多了,五一期間,店里的人流也基本上和去年差不多?!?月11日,北京某一汽-大眾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一家在華東地區銷售多家品牌汽車的經銷商集團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整體來看,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的銷量恢復得更快,價格也較為穩定。自主品牌的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空間被壓得很小。
不過,上述經銷商高層對于全年的銷售預期并不高。“現在基本上都是消化原來就計劃買車的量,不清楚后續還會有多少增量。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給出了足夠的優惠力度,但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很直接的,特別是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短期內的購買力肯定是下降的?!?/p>
行業的內部分化,正變得更加明顯。
中國品牌乘用車面臨著更大的市場壓力,降幅高于車市整體水平。今年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3.2萬輛,同比下降9.4%。市場占有率只有34.6%,這是自2014年7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僅從1個月市占率的下滑,無法判斷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競爭力不如合資品牌,還需要看后面幾個月中國品牌市占率是否能夠回升。
當然,在自主品牌內部,各家企業的表現也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吉利、長城、長安等頭部自主品牌4月銷量已經基本回復正常水平,擠進銷量前十。第二梯隊的上汽乘用車和廣汽乘用車,4月銷量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26%和17%。海馬、眾泰、力帆等邊緣自主品牌,4月的銷量降幅普遍在50%以上。
“4月份乘用車的銷量,很大一部分是2、3月份被抑制的購買力釋放出來。目前來看,豪華車和合資品牌這部分群體的購買力更多地釋放了出來?!痹S海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具體來看,德系和日系的市占率持續走高,其中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多家企業4月份銷量,已經實現正增長。美系、法系、韓系的市場占有率則出現下滑。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銷量超越了去年同期水平。如果保持當前的復蘇態勢,我們可以謹慎樂觀地預估,全年的成績相比年初的計劃將不會有太大落差?!贝蟊娖嚰瘓F(中國)CEO馮思翰5月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
他認為,這場危機將促成市場重新洗牌,即便是在中國這樣龐大體量的市場上,100多個汽車品牌同時存在也過于擁擠。疫情的暴發或多或少地加速了市場的整合,這將有利于整體市場向更高的技術標準和更優秀的客戶服務發展。
新能源市場重新洗牌
雖然車市已經出現回暖跡象,但新能源汽車仍未走出低谷。
今年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8.0萬輛和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1%和26.5%。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為2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8%和43.4%。
盡管,有關部門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延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和購置稅減免政策至2022年,但是,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去年下半年,由于補貼的大幅退坡,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放慢了腳步。此前,業內預計,特斯拉Model 3的國產,將給行業帶來“鯰魚”效應,從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在補貼退出階段有所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外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中國本土品牌在新能源的市場先發優勢正在減弱。從市場占有率看,乘聯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本土新能源汽車份額為72.5%,市場份額近三年來首度跌破90%。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高端市場回暖速度同樣高于中低端市場。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4月份生產了超過1萬輛汽車,共銷售3635輛Model 3。今年前4個月,特斯拉共售出19705輛Model 3汽車。
此前國內的新能源兩強企業的銷量下滑較為明顯。今年4月,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1.3萬輛,同比下滑45.88%。前4月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5萬輛,同比下滑63.79%。北汽新能源4月銷量只有586輛,同比下滑88.3%;前4月累計銷量9586輛,同比下滑68.13%。
不過,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則在走高,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蔚來發布的數據顯示,24個月整體交付量達3155臺,同比增長180.7%,前4月累計交付量達到了6993臺。小鵬汽車和威馬汽車4月份的交付量則分別為2200輛和1388輛。
可以看到的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別是在私家車市場,整體呈現出向中高端發展的趨勢。再加上大眾、豐田等跨國車企在華推出純電車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此前多年維持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的“南北之爭”格局將被打破,市場格局將重新排列。
不過,全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很大可能繼續出現下滑,下半年車企仍將面臨巨大考驗。
“年初的時候,我們預計會和去年差不多在120萬輛的水平,如果加上特斯拉,今年新能源汽車能夠達到銷量130萬輛左右。但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能夠超過100萬輛(不含特斯拉),就已經不錯了。”許海東最后表示。 (編輯:張若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