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頻繁收購,國內四大體育用品過得如何?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昨日午間,體育用品集團安踏體育(02020.HK)在港交所發布了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安踏集團營收24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4.4%;毛利126.87億元,同比增長53%,毛利率52.6%,同比增長3.2%;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加32.9%。
該數據在高于市場預期的同時,創造了安踏集團有史以來的最佳業績,站穩國內四大體育用品集團第一的位置。今日,安踏體育震蕩上行,微幅上漲,截至發稿報44.95港幣,成交額5.45億港幣,目前最新總市值為1206.86億港幣。
安踏頻繁收購
資料顯示,安踏成立于1991年,自2009年起開始實踐多品牌運營戰略,2016年又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10年戰略。除了自有品牌安踏、兒童運動服飾品牌安踏兒童外,安踏先后將意大利高級運動休閑品牌FILA、英國老牌城市健步鞋品牌Sprandi、日本功能服裝品牌Descente、韓國戶外品牌Kolon Sport等收入囊中。
2018年12月,安踏宣布計劃收購高端戶外品牌始祖鳥的母公司Amer Sports 以押注專業運動設備領域,根據安踏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對Amer Sports的收購要約已經獲得墨西哥聯邦經濟競爭委員會的批準。一切順利的話3月底就可做完股東交割。
安踏此次業績增長的“功臣”是中高端線產品品牌FILA。
“FILA保持強勁,銷售增速超過80%,全年流水超過100億元,是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國內四大體育用品過得如何
自2008年北京奧運舉辦以來,國內體育品牌企業迎來了一輪上市潮,行業也加速擴張。除安踏外,國內四大體育用品品牌還有李寧(02331.HK)、361度(01361.HK)、特步(01368.HK)。
其中,比安踏早4年誕生的李寧體育,近段時間亦是成為了港股體育用品板塊的明星股。據2018年半年報,李寧實現營收47.13億元,同比增長17.9%;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42%;毛利率為48.7%;截至2月26日收盤時,股價報10.6港幣,自2018年10月的低點漲幅已經超過50%,創下近八年來的新高,被譽為自安踏后的又一匹黑馬。
與安踏頻繁收購走品牌戰術不同的是,李寧體育早前定位不是特別明確,近些年是靠幾次時裝周進入大眾視野的。去年紐約時裝周上李寧“悟道系列”將中國古老的工藝與現代時尚風結合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2018年6月李寧亮相巴黎時裝周再一次引發時尚行業的關注。
2019年2月12日,李寧攜本季新品再次登上了紐約時裝周舞臺,獲得全球市場關注的同時也俘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值得注意的是,李寧雖開始走上國際舞臺,但其海外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其國際市場收入約為7364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5%。
而作為國產運動品牌,在傳統體育行業中,從2003年成立到2009年上市僅僅用了六年時間的361度,實屬行業中大步前行者。在2014年里約奧運會中,361度是運動裝備類別的贊助商,也是官方贊助商中首個中國體育品牌。
2018年上半年,361度營收30.16億,同比增長7.8%;凈利潤3.35億,同比增長5.3%;毛利率為41.6%。然而雖然在半年報中業績表現不錯,但361度最近卻有點落寞。2月14日,公司發布盈利預警公告稱,截至2018年底的財年,對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以及現時所得資料所作出的初步評估,期內集團的稅后純利與2017年底相比將有大幅下降。
“2018年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導致本公司產生匯兌虧損。”
近年來361度與李寧有所相似,都將品牌策略放在了“國際化”上,然而在2018年中期財報數據顯示,361度國際業務貢獻僅占集團收益的1.5%,當中所產生的匯兌虧損在2018年度全年所有虧損中所占比例是多少,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外,從2017年9月開始,361度股價表現不堪入目,從4港元上方一直下跌,截至目前報1.54港幣,跌幅超60%,最新總市值為31.841億港幣。
而另一邊,一直與361度競爭國內體育用品第三名的特步則有了相反的行情。1月22日,特步發布了近五年來特步國際唯一發布的年度盈利預喜公告稱,普通股股權持有人應占綜合凈溢利和2017年度相比將大幅增長50%–60%,主要是由于預計2018財年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幅約25%所致。
資料顯示,特步于2002年推出,2008年上市。在經歷了“高庫存”帶來的災難之后,公司痛定思痛對銷售模式進行優化,重新整合分銷渠道。截至2017年末,公司獨家總代理商的直營店占門店總數的比重已增至50%以上,公司得以對各零售店的存貨水平進行掌握。
結語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最新發布的結果,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在2017年已突破2.2萬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比重為2.7%。而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可望達人民幣5萬億元,較2016年的人民幣1.5萬億元增長逾3倍,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市場化發展的黃金時代。
時間倒退查閱,我國消費者對運動的關注,可以說是從千禧一代開始的。近些年來隨著政策背書、國內體育產業近年來的規模化發展以及國內全民健身意識的覺醒,體育運動逐漸上升到全民視野,上至晨起公園里鍛煉的大爺、晚飯后廣場跳舞的大媽,下至下班后趕夜跑、騎行、周末登山戶外健身的白領階層,運動比例都急劇上升,運動鞋服的銷量亦逐年增長,體育用品市場逐漸回暖。
除了上述四大國內體育用品之外,國內還有鴻星爾克、匹克等品牌。在大環境利好的情況下,國內體育用品發展市場空間上升勢頭尚好,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體育用品品牌出現在市場中,分蛋糕的刀叉也將會更多,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四大品牌發展分化逐漸擴大,如何在市場的變化中確立好自己下一步的戰略定位及方向,努力站穩市場份額,是這些體育用品巨頭需要考慮的。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