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成時尚業日程的新議題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對于氣候變化的擔憂已經成為了今日熱門話題。熱門到這個話題成為了年度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討論的重中之重。
環境問題通常是政界人士和商界人士所討論的當今最緊迫的地緣政治和金融問題的關鍵,今年,環境問題已悄然提上議事日程,許多時尚界人士也加入了這個熱門話題的行列。
星期三,在這個瑞士滑雪勝地舉行的一次豪華午餐會上,來自ASOS和H&M集團等公司的高管正式加入Global Fashion Agenda,這個可持續發展倡導組織旨在為全球服裝品牌的高管們發布年度優先事項清單。今年,該組織首次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當務之急,同時還有提高供應鏈的可追溯性、改善工作環境以及企業對于用水、能源和化學品使用等事項。
盡管由于全球供應鏈的復雜性和不透明性,時裝行業對環境的影響難以量化,但環境可持續性咨詢集團Quantis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全球服裝和鞋類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的8%,幾乎與歐盟對氣候的總體影響相當。
“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Global Fashion Agenda首席執行官Eva Kruse表示,“這個數字本身就要求整個行業采取相應行動來改變。”Kruse主要責任的是為高級管理人員提供最重要領域的指導方針,以改善該行業在可持續發展上的策略。
當人們日益意識到時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之際,企業正面臨來自消費者、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提供一種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根據今年的《全球時尚業態報告》指出,90%的Z世代消費者認為公司有責任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
像Patagonia和Stella McCartney這樣的大品牌多年來已經證明,對可持續發展的強烈關注可以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商業案例。但是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這個領域加強它們的活動,在它們的網站上強調自己的道德資格,并簽署國際倡議來減少這個行業的環境影響。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氣候變化給該行業帶來了非常現實的商業風險。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上周發布的年度全球風險報告,自2012年以來,由于環境災害導致的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交付中斷已經上升了29%。
報告表示:“在所有風險中,與環境有關的風險最明顯地表現為,世界正在夢游般地走向災難。”
氣候變化已經對棉花和羊毛等關鍵原材料產生負面影響,造成質量和價格的波動。奢侈品行業依賴于高端材料的供應——這些材料往往是在有限的地點和數量生產出來的——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可能會損害主要產區。
開云集團(Kering)和非營利咨詢機構“企業社會責任”(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2015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氣候變化已經降低了棉花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導致蒙古高品質羊絨產量下降。
開云集團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Marie-Claire Daveu在一次采訪中說:“棉花、羊絨當然會直接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處理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種道德義務,更是一種良好的商業意識。”
極端天氣事件同樣影響著企業的盈利。歐睿信息咨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師Florence Allday表示,去年,西歐各地的零售商紛紛忙于管理季節性庫存,因為一場被稱為來自東方的野獸(Beast)的冬季暴風雪之后,很快出現的極端天氣。
“這種不可預測性對于時尚零售商來說是一場噩夢,尤其是那些集體生產廉價商品的快速時尚品牌,”Allday說道。
日益增長的認識,以及不斷增加的外部和內部壓力正逐漸促使該行業采取行動。
去年年底,一個由43個品牌、零售商、供應商和其他方面組成的團體與聯合國合作,發起了一項行業內氣候行動憲章。那些簽約的公司,包括開云這樣的奢侈品集團,以及像H&M和Zara母公司Inditex這樣的快速時尚公司,同意到2030年減少30%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在其他方面,企業正在采取個別措施改善自身對環境的影響,其中一些企業正成為全球領跑者。周二,總部位于多倫多的傳媒公司Corporate Knights在其年度企業可持續發展排行榜中,將開云評為全球第二大可持續發展公司。包括阿迪達斯(Adidas)和Inditex在內的其他一些時尚企業,在資源管理、員工管理、財務管理和供應商業績等關鍵業績指標方面取得了進展。
盡管如此,整個行業的進展仍然緩慢。在許多公司,可持續性仍然是一個事后考慮的選項,Global Fashion Agenda估計,行業內大約一半的企業對于這一問題還未采取任何行動。
現在的問題是,更高的認識是否會轉化為更大的行動。
“每個人都在關注這個行業,”Kruse說道,“我們今日發聲就是為了幫助那剩下的一半,不知如何開始的企業做好準備。”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