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運動品牌還需要提升品牌形象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最近,有一家國產體育品牌成功刷屏,卻是因為一條這樣的新聞:《阿里程序員穿特步鞋相親被拒》,女方給出的原因簡單粗暴:你都27歲了,還穿個特步鞋就出來約會,合適嗎?國產品牌特步這次算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此事迅速引爆網絡,據悉,一則名為《“穿特步相親不合適”,已經是很仁慈的拒絕了》的微信帖子,在當日晚間的累計閱讀量突破10萬,不少公眾號爭相轉載該文。有人給這位男生支招,聲稱其應該穿回力鞋去相親。阿里巴巴文化官微也來湊熱鬧,轉發了這條消息,并稱“心疼我廠程序猿三秒,另外,這樣的漢子哪里找啊,一個月500塊都花不到,其他都給妹子買買買。”特步的官微也沒按捺住開始自黑,趁勢做了一波營銷為自己打call,開始玩征婚梗,“我穿特步,你會拒絕我嗎?”

特步相親男被拒也將國產運動品牌的尷尬暴露無遺。盡管去庫存、跑步熱和運動品牌時尚化已經使得運動品牌市場強勢復蘇,也解救了此前水深火熱之中的國產運動品牌,不過這些品牌身上濃重的“小鎮青年”標簽并沒有被摘掉。在國內運動品牌爆發的黃金十年里,為了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也為了避免與國際品牌的正面交戰,國產運動品牌都選擇了低價路線、迅速覆蓋市場的做法。
盡管后來特步轉型成為了以跑步為主、時尚為輔的體育時尚品牌,不過在品牌升級方面做得并不夠好,導致消費者對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小鎮青年”階段。即使是營收和利潤全面趕超李寧的國內運動品牌老大安踏,在消費者心目中也依然是個二線運動品牌。更尷尬的是,國際品牌很早就在中國開啟了渠道下沉,搶占國內品牌的市場。
為了解決出身問題,安踏自2009年擲6億港元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意大利老牌運動品牌FILA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和專營權,希望借收購提升品牌形象,不過安踏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還在路上。而特步為對抗消費者的偏見,也在轉型運動時尚品牌,比如聘請流量明星趙麗穎代言,后者被迪奧相中為品牌大使,不過趙麗穎對提升特步的品牌時尚度并無幫助,其成為迪奧品牌大使后引發網友的群嘲和用戶的抗議,對特步來說也并不是個好消息。
然而,盡管國產品牌一直頂著“廉價”形象,但業績卻越發表現強勁。
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比,國產運動品牌的銷售量甚至超過國外品牌,截至1月15日記者發稿,安踏天貓旗艦店排名首位的商品月銷量達1.9萬件,李寧為1.1萬件,而耐克與阿迪達斯分別為3016件和9840件。僅從數量來看,國產運動品牌在熱門商品的銷售上處于領先優勢。另一方面,1月11日,安踏在港資本市值突破1000億港幣,僅從運動品牌看,安踏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的運動品牌公司,耐克與阿迪達斯排名前兩位。但安踏最初的定位就是大眾化路線,根據財報顯示,FILA店鋪主要布局一二線城市,但包括安踏兒童店在內的大部分門店布局在二三線城市。
對于國產運動品牌的發展,奢侈品中國聯盟榮譽顧問張培英認為,以現階段全球體育用品的發展態勢看,類似安踏、李寧這樣的國產品牌布局已經比成功,這些品牌的輕奢高端品類和兒童品類商品已經可以達到40%-50%的增長,且品牌門店在一線城市的布局數量也很多。目前,國產運動品牌與國外品牌的技術工藝差別不大,低端形象主要是由于長期的品牌定位累積的,這種形象很難改變。
同時,從消費慣性來說,80、90后偏愛阿迪達斯、耐克。因為年輕人是運動品牌的主要消費人群,他們的偏好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未來。但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90后VS80后時尚品牌偏好研究報告》顯示,阿迪達斯和耐克都是80后和90后最偏愛的運動品牌。可能,正式由于年輕人內心對國際品牌的偏好,才有了“穿特步相親被拒絕”的故事。可見,國內運動品牌還需要提升品牌形象。
從心理學來說,由于受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的影響,消費者對特步等國產運動品牌的偏見還會持續。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于中間部分項目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于近因效應的作用。前后信息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記憶中逐漸模糊,從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更為突出。而暈輪效應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就形象地稱之為光環效應。因此,由于這兩種心理效應的存在,國產運動品牌只有不斷刷新嶄新的正面想象,才能漸漸打動消費者。
從上述情況也能看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在挖掘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今天,尤其是在新千禧一代當道的今天,對中國的運動品牌而言,贏取市場爭奪戰的重點之一是,思考如何擺脫“廉價”標簽、完成品牌提升甚至輸出。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