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之光”2016年度科技教育成果獎勵大會順利舉行
“紡織之光”2016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成果獎勵大會在京舉行。“紡織之光”科技教育成果獎勵大會的召開,是為了表彰給我國紡織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科技進步顯著,但科技水平與紡織強國目標要求仍存一定差距。
李陵申指出,“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在纖維材料、紡織、染整、產業用紡織品、紡織裝備、信息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實現了全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提升。
盡管如此,從整體上看,紡織工業科技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行業創新體系建設及運行機制不完善,創新資源分散,難以針對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進行協同和集成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部分科研成果止步于實驗室,未能產業化、商品化;部分關鍵技術因競爭和利益分配等問題難以向全行業輻射。
科技創新與先進國家依然存在較大差距,自主創新及集成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由于資金、人才的缺乏,創新能力更為薄弱。基礎性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開發不足,影響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高端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與應用瓶頸仍然存在,滿足更高環保要求的清潔生產技術尚須新突破,智能制造及信息化應用水平還須提升,標準化建設仍然相對滯后。
李陵申強調,“十三五”期間,要加強紡織科學基礎研究,推進行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廣,優化完善紡織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加強標準支撐體系建設。
隨著建設紡織強國任務的逐步推進,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全球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布局,成為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和人才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紡織行業面臨的內外發展形勢不斷發生變化,企業“走出去”的實踐日漸增多,“走出去”的動力不斷增強。
自本世紀初確定“走出去”的國家戰略以來,金融、財政、商貿、產業等政府部門為促進對外直接投資,逐步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制度框架,相關管理措施不斷優化,為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及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增強國際化經營水平。未來,隨著我國對外投資審批制度不斷優化,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有序推進,對外投資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完善。
我國紡織工業逐步進入深度調整轉型階段,轉型升級的壓力不斷加大,進程顯著加快。在資源環境約束以及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把發展的立足點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加大全球的資源優化配置力度,以加快紡織從制造大國到強國的轉型。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從有效滿足多領域、多元化的國內需求,也要求中國紡織行業在開放性經濟中加快樹立新的優勢。
紡織工業轉型升級,需要充分利用國際高端的人才、技術、渠道等資源,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品牌發展,自主掌握產業鏈與價值鏈高端,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同時,突破國內資源環境瓶頸,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海外原料、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為我國紡織產業配套和產業資本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走出去”尋求更優資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國供應鏈,是紡織產業在當前轉型升級背景下的必然發展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